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八十二、黄泉路,彼岸花(2/4)

刻,吩咐士兵:“连同其它死者,好好埋了。”“那些鲜卑人也要埋?”士兵不解地问。“每个英勇的战士,都理应入土为安。”

“没找到霍慎行吗?”阿娜尔汗不顾卫兵的阻拦,挤过来问秦道士。

“也许已经找到了,但是没认出来。”

阿娜尔汗秀眉一蹙,可能是理解了这话的含义。此前全戎一直不让她们四人靠近战场,因而她虽然曾亲手射杀鲜卑军斥候,但对于战场的认知还停留在大规模民间械斗的层面。这次全戎不在朔方,她亲自走在战火焚烧过的大地上才明白战争的残酷:那些横七竖八被战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首、刀剑上还未褪色的鲜血、生还者脸上的疲惫与漠然都大声诉说着战事的惨烈。霍慎行与阿娜尔汗并无深交,但这么一个还算是朋友的人转眼就离开了,她内心触动还是挺大的:再也看不到霍慎行故作正经的可笑样子,听不到他讲的那些蹩脚笑话了,而且有朝一日,她所牵挂的那个人,难道也会以这种方式道别?

“擅动刀兵者,终将死于刀兵之下。”秦道士的声音远远地传来。

当炮火熏黑了朔方城外的土地,太史信的任务显得异常轻松愉快。他继续率军沿着阿伦特河一路攻打,一路烹羊宰牛,而那些鲜卑守备部队继续作鸟兽散。过于顺利的情形让太史信开始怀疑自己的意义:相比上次兵临乌里雅城下,这次同样率军深入敌境,却一直没有见到像样的鲜卑军队,劳师远征难道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他当然明白“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道理——避敌锋芒,毁坏鲜卑人南下的物质基础,可能比斩首几万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但是当其他人与鲜卑军浴血奋战的时候,他太史信就过着“组队野营”的日子也太说不过去了。

后人翻阅太史信当时的行军日志,发现了有趣的内容(太史信出征后天天写日志为的是战后总结经验教训)。第一天:白天吃烤肉,晚上看星星。第二天:白天吃烤肉,晚上看星星。第n天:白天吃烤肉,晚上看星星。第n+1天:太史信啊太史信,陛下命你为全军统帅不是让你带领将士来仰望星空低头吃肉的,你要知耻,知耻。明天绝不能这样了!第n+2天:白天吃烤肉,晚上看星星。

随后的一篇日志,出现了缺损。虽然日期能够对上,但明显是有人故意遮挡涂改了部分内容,至于是否是太史信所为则不得而知。当然,太史信军中有这么多人,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替女皇秦峻盯着他。他虽然是统帅,想要完全避人耳目去做什么事情基本不可能。后来还真有人在历史的尘埃中发现了蛛丝马迹——几百年后,帝都市政府对皇宫进行整修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库房,里边的卷册上满是奇怪的符号。经过密码专家利用计算机技术破译,这些卷册被认为是新汉帝国密探们呈送给皇帝本人的奏折,其中就记录了太史信此行遇到的诡异事情。

鲜卑全境的地势如同一个簸箕,南边地势低,东边、西边、北边都是越来越高,直到三条巨大的山脉。太史信率军沿着阿伦特河一路向东攻打的过程中也发觉地势越来越高,直到河水流进了一个山谷。说来奇怪,按照区位,越往东距离大海越近,气候也越湿润,太史信这一路上见到的山峰都被茂密的植被覆盖,眼前的这两座山却是光秃秃的红色,阿伦特河从两座山中间的缺口流进山谷,形成一片晶亮的湖泊。山谷里牧草繁茂,蓝天飘着白云,河水潺潺细流,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

太史信部下的士卒大都是粗人,想不出文雅优美的句子,但面对眼前的景色,也不禁纷纷感叹:“啊,真美,好美呀!”

几个副将向太史信提议全军进入山谷过夜休息。太史信没说话,站在两座红色山峰之间的山口沉思了一会儿,下令:“全军远离山谷扎营,不得擅入山谷!”看着副将们虽然遵命,但迷惑不解,太史信指了指山谷:“咱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