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部 第103章(3/4)

就是一个临时性的粗

放的体系,一个无法适应未来发展的体系。这个体系原本就该在后来政权稳定之

后,加以系统化升级和精细化改造。然而,这一步始终未走,不仅未走,文革时

期,将这个原本粗放的体系也砸烂了,文革后又开始对解放初的那套体系进行修

复。在大建设的背景下,最初那套粗放型体系所出现的问题,可以预见。

政治体制改革的话题,从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来了,但始终未曾迈步。未曾

迈步的原因在哪里?在于某些人认为,政治体系改革,必然触及政体。

赵德良正在推动的党建系统化建设,让唐小舟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其实,

政治体制改革,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复杂那么艰难,目前的权力结构形态并没

有问题,不仅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是唯一可以和关国

的三权分立制媲关的。中国差的只是由生存化向发展化跨越的认识基础和系统化

精细化操作体系。也就是说,政治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党建和政建两个

方面,尽快完善这两个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建设,适应稳定和发展的大局,使得

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形成配套,相互依存。现在党和政府之间,部门和部门

之间,很容易出现矛盾甚至冲突,恰恰是系统不配套导致的无谓消耗。

以信访制度为例,国家设立这个制度,原本是想借鉴古代的诽谤制,在衙门

口立根谤木,让民众获得申诉权。不过,古代的谤木显然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必

须的行政体系支撑,谤木便成为了一种极其单纯的木头柱子,或者一种象征意义

的标榜。现在不设立谤木,而是专门设立一个信访机构,看上去,确实是改进了

许多。

可是,信访制度并没有系统保障。信访部门对信访件的唯一处置权,就是批

转相关部门处理。对于这类批转件,相关部门是爱理就理,不爱理就不理。原因

何在?信访部门对有处置权的相关部门,没有任何约束力,既不能决定人家的升

迁,也不能决定人家的薪酬,甚至是说句话,都没有人愿意听。仅从等下级别上

看,信访部门的管辖权,实际在比他们更高级的干部。

其他部门,也或多或少存在类似问题。比如公安部门、检察部门、法院等,

名义上,这是一些条块分管的机构,实际上,人事权和财权在地方,公检法只听

地方党委的,于是出现了某些案件,地方首长想让公安怎么查,公安就怎么查,

想让法院怎么判,法院就怎么判的现象,所谓依法执行,成了一句口号。其他一

些厅局也是如此,对上,有两个指导,省里可以领导,上面还有直管的部。对下

,具有直管性质,可与厅平行的市又掌握着人事权和财权。

唐小舟一直在想,为什么不把公检法的人事权和财权收上去呢?把公检法的

权力向上收的同时,也可以将其他厅局的权力下放。往上收,机构肯定会扩大,

但如果权力下放,机构就能大量精减。这件事,做起来其实并不难,而且,可以

令整个中国的权力结构,为之一变。

再比如部门和部门之间,缺乏制度性约束,一个部门需要另一个部门协调配

合,那个部门积极配合是人情,置之不理是天理。部门之间不配合,并没有相应

的制度制约他们,各个部门于是山头化,码头化,变成了靠山吃山的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