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31章 曹丕的野望(2/2)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让曹操声名鹊起,从此赢得闯荡世间的重要资本。

许子将堪称当时的金牌品评师,乃是这一领域的绝对权威。

陈群接着说道:“不过,许子将品评士人的行为并非由官方发起。而臣提出的这项官吏选拔制度,其实是将‘月旦评’官方化、系统化。简要言之,即在各州、郡设置中正官⌒正官根据士人的德行、才学、家世三项指标为依据,定期品评本地士人》评结果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总共九个品级。朝廷选拔官吏,根据士人的定品成绩择优录取。”

“那么,中正官又由什么人来做呢?”曹丕一句话问到了重点,无须多言,倘如陈群所说,各州郡的中正官无疑掌握官吏选拔的命脉。

“臣认为,中正官的人选务必是各州郡名望最高又兼具才德之人。”

“名望最高又兼具才德之人?”曹丕心知肚明,陈群所指无一例外都是地方上的豪门世家〉白了,这项官吏选拔制度乃是给像陈群这样的大家族谋取利益。曹丕闭目沉思,半晌没有说话。陈群也闭上了嘴,他知道这时候需要给曹丕留出思考的空间。

过了片刻,他清楚地看到曹丕的胡须微微颤了一下←意识到,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必须直击曹丕内心,突破曹丕最后的心理防线。

“天下的士大夫无不翘首盼望为陛……哦,为王上效力……”

这句话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曹丕缓缓睁开眼,死死盯着陈群。“你说,我有没有天命?”

“王上自然有天命。”

“士大夫都明白天命的道理吗?”

“士大夫都明白,只是庶民在这方面感觉就相对迟钝了些。”陈群这么说也无可厚非,庶民能混口饱饭吃已属不易,更别提读书学习了,士大夫则凭借知识牢牢控制着社会舆论,而曹丕口中的天命,其实便是社会舆论的导向。

曹丕仔细琢磨着陈群的话。假如通过这项法案,放给士族足够的权益,士大夫肯定会全力支持自己登上皇位,可等自己登上皇位之后呢?士族的力量也会变得空前壮大,这无疑会削弱皇权。曹丕不傻,他知道这是一笔握的买卖√算了许久,终于,他想出了一个既能赢得士族支持,又能在未来强化皇权的对策……

“长文,我同意了△天,你就在朝堂上把这项法案重新提出来吧!”

陈群辞别曹丕,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邺城王宫,他想起很多年前,当他还小的时候,他的爷爷——颍川名士陈寔曾一边摸着他的头一边说:“你这孩子日后必兴旺我陈家。”是的,我要兴旺陈家,更要兴旺天下士族!

陈群的官吏选拔制度改革正式实施,史称“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从此,魏国彻底推翻了曹操早年奉行的“唯才是举”,改由士族垄断官吏选拔权。刚开始,中正官评定士人尚依据德行、才学、家世三项考量,久而久之,士大夫为了维护自家利益,将家世这项指标的重要度定得越来越高,最终发展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