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1章 曹丕的野望(1/2)

曹丕为何这么想当皇帝?

这貌似是个很无聊的问题。但凡站在权力的金字塔上,不管是谁都会忍不住往上爬,对于曹丕来说,他已经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距顶峰仅一步之遥,这种诱惑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抵挡的。

在公元贰佰贰拾年这个时候,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然形成,包括黄河流域的中原以及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均该纳入魏国,也就是曹丕的势力范围,但遗憾的是,曹丕他能直接控制的地方实则仅限于自己的藩国——冀州的十个郡,但中原和黄河以北还有十几个州,这十几个州,包括治下无数郡县名义上仍是汉室领土≠说曹丕能呼来喝去的官员,也只有魏国的直属官员,其他各地方官,包括汉朝国都许昌的朝臣,名义上也仍是汉室臣子。

显然,曹丕没法通过自己的政令折腾那些属于汉室的地和人,他只能依靠政治手腕间接施加影响。

只要当上皇帝就没这么麻烦了。

曹丕肯定在心里暗暗抱怨,如果老头子死前称了帝该多好。

早在曹操还活着的时候已有无数公卿撺掇他称帝,以曹操的威望要迈出这一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但他至死都没答应。而今,曹丕则全没这方面顾虑,那些当初困扰他老子的哲学理念无法对他造成半分束缚,可他的威望却与曹操相去甚远,所以,他要想称帝,还必须付出更多更多……

路得一步一步地走,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曹丕很清楚,自己要达成这一愿望必须找人帮忙。

“请尚书陈群来。”曹丕下令。

陈群出身颍川士族“些年,当曹丕和曹植激烈争夺世子之位时,他果断地站到曹丕一边,与司马懿、吴质、朱铄合称为曹丕的“四友”,曾是一位铁杆******。

须臾,陈群匆匆而至。

“见过王上。”

王上,这个称呼让曹丕心头又涌出一丝遗憾$果是“陛下”就好了。

曹丕的内心世界不会在脸上表现出来。

他笑意盎然地对陈群说道:“长文,我想再听你讲讲你前两天那个提案。”

就在几天前,陈群提出一项新的官吏选拔制度,这里面大有文章,当时曹丕觉得有风险,暂时压了下来≈在,曹丕意识到,这项提案或许正是能帮他登上九五之尊的门票。陈群早料到曹丕会松口,他定了定神,遂将自己的提案娓娓道来。

“想当年,先王推行唯才是举,一旦发现人才,不管对方出身多低微、品行多差,只要有一技之长,哪怕是鸡鸣狗盗之辈都会毫不犹豫授以官职。不可否认,唯才是举确是平定乱世的法宝。可时过境迁,如今中原和北方日趋安定,无论庶民还是士人均难有机会直接在王上面前展露才华,再者,纵横于乱世中的狡诈之徒往往德行欠缺,也不适宜治理国家※以,臣认为,选拔官吏的制度应该规范起来……”

曹操推行“唯才是举”是基于乱世重人才的现实,但这严重伤害了士族利益,把从政当作唯一出路的士大夫不可避免要跟庶民竞争有限的官位。

都是些废话!曹丕暗想。但他仍是装出饶有兴致的涅。

“嗯,你接着说。”

“王上应该知道二十年前许子将将著名的‘月旦评’吧?”

曹丕点点头←很清楚许子将的“月旦评”是怎么回事。

自东汉时代,士人之间通过相互标榜提高名气和社会地位,倘若有幸得到名家赞誉,更等于拿到通往仕途的敲门砖。

许子将每月初一都会品评士人,“月旦评”由此得名,就像今天的选秀节目一样,只要得到许子将佳评的士人无不身价飙升。

那时节,无论在朝在野者都对许子将趋之若鹜,曹操早年为求得许子将的评语更是踏破铁鞋,许子将甩了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