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2/3)

”二字,心里的气又被勾起来了。自从万历末年党争开始后,到天启年间到达高峰。先是浙党、楚党、东林党一场混战,接着浙党、楚党败北,纷纷转投阉党,然后阉党又把东林党踩在脚下。这五十年党争,大大的消耗了明朝的元气,崇祯皇帝深知党争之害,看来赶走成基命是对的。



又听到周廷儒话里的“只是”这两个字,自然明白周廷儒有其它看法,只是在内阁之中一直被成基命压制,不敢表达而已。便开口说道:“正是因为朝廷处于多事之秋,所以才不能用暮气之臣。唯有阁臣有锐气,官员才有锐气,朝廷才能有锐气。二位先生是打算做暮气之臣,还是做锐气之臣?”



周廷儒听到此话,精神为之一振。首辅之位,看来马上就要到手了。既然皇上喜欢锐气,自己就得迎合皇上的心思,而且还得更加的激进才行。便开口说道:“回皇上,成老先生年老,为人做事自然暮气。臣还年轻,刚过而立而已,自然满怀锐气。眼下朝廷弊病甚多,革除弊政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旁边温体仁也回答道:“皇上,臣虽然已经到了知命之年。却也常怀壮志,也属锐气之臣。”



崇祯皇帝哈哈大笑,抬手道:“好!好!好!朕也年轻,自然也为锐气之君。既然得到二位锐气之臣的辅佐,咱们君臣同心,共同营造一个崇祯中兴。二位先生跟着朕,自然也能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二人附和着大笑。



崇祯皇帝继续开口道:“昨日,成先生已经上请辞了。周先生可不要忘了自己所说的,接下来,就要看周先生大展拳脚了。”



周廷儒、温体仁闻言大喜,赶紧拜谢道:“既蒙皇上垂青,微臣等敢不效死?”



崇祯皇帝走下案,亲手把两人扶了起来,说道:“好!好!好!”



二人露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又重新回到位子坐下。



崇祯皇帝继续开口道:“毛文龙之事,依朕的意思,当立刻派人赶赴东江,捉拿毛文龙押解京师,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周廷儒听到此言,心里叫苦,这皇上也太激进了,完全不懂治国啊。不过却不敢违抗,开口说道:“回禀皇上,依照微臣的意思,这事倒是不用太过担心。不管毛文龙是否已经投敌,至少一点,毛文龙还不敢公开投敌,名义上还得听从朝廷命令。 何况东江士卒数万,民众数十万,难道里面就没有忠君之士?天下正统在朝廷这边,大义也在朝廷这边。即使毛文龙有心投敌,下面将士之中,必然也有人反对。东江富足才不过月余,毛文龙即使再厉害,也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解决好内部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东江镇钱粮已经能自给,又远在千里之外,朝廷很难有效控制。日子久了,臣恐怕会有尾大不掉之患。即使捉拿了毛文龙,说不得后面还会出一个李文龙、赵文龙。臣以为,治标不如治本!”



崇祯皇帝开口道:“治标不如治本,周先生此言大善,只是周先生有何治本之策?”



周廷儒开口道:“臣所献计策乃釜底抽薪之策。大明祖制以文制武。一向是文官掌控钱粮,从而牵制武将。东江之患,患在钱粮自给。只需要夺其钱粮,自然不用担心武将跋扈,此便为治本之策。以臣愚见,对待东江,必须下狠手。当派文官前往东江辽南等地,夺其屯田,掌握东江粮草。再派盐吏前往东江,夺其盐业,掌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