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1/3)

( )崇祯皇帝看到成基命自动请辞,心头的气也消除了一点。 又看到成基命都要滚蛋了,还在一再的请求自己要慎重。身为首辅,临走之前的话语,多少也会有点份量。已经过了气头的崇祯皇帝终于能听进一点劝告了,想了想后,便点了点头,说道:“此事朕自有主意,明日商议后再做定夺。”



成基命对着崇祯皇帝最后行了一次三跪九叩的大礼,开口说道:“皇上,老臣这便回去了。今后的国事,还请皇上慎重为上。”



崇祯一听到这货又提‘慎重’二字,又开始不耐烦了,心想:“用老头来治国就是这一点不好,动不动就'慎重',不知道大明已经病入膏肓,治病之事已经刻不容缓了么?好在这老头走后,次辅周廷儒按例就该上位了。这周廷儒如今才三十出头,想必不会和这群腐朽之臣一样。”随便摆了摆手,示意成基命出去。



门外,已经有两个太监打着灯笼在伺候了。见着成基命出来,二位太监躬身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这条出宫的路,成基命已经走了上千次了,唯有这一次,才发现这条路是如此的短。 一路上,成基命走着走着,脚步渐渐的蹒跚起来。



明朝早朝一般在早上六点左右。三百年来,除了明太祖朱元璋那个变态工作狂外,崇祯皇帝是第二个坚持天天早朝的。作为皇帝,自然可以准点出现,而上朝的臣子们,则必须提前半个时辰到达。趁着上朝前的空隙,大家先通通气,就朝中重要事情先私底下交流下意见。特别是准备提出自己主张的人,都抓紧利用这短暂的空隙,尽可能的说服其他人,减少朝议时反对的声音。



袁崇焕弹劾毛文龙自立之事,实在是太过重大,倘若毛文龙真的自立,辽东形势只怕立马就要翻转。为此,崇祯皇帝一夜都没睡好,草草的休息了两个时辰,第二天一大早便早早的起来了。趁着早朝前的空隙,命令内宦把周廷儒、温体仁召进了西暖阁,打算预先商量此事,定下基调,省的朝议的时候吵吵半天也决定不下来。



等二人进来后,行礼毕,崇祯皇帝给二人赐了座,便开口说道:“内阁的奏折二位先生应该也已经看过了。先有地方官员弹劾毛文龙通奴,导致辽东民乱。后有袁爱卿弹劾毛文龙投敌,并派大将率领建奴攻打锦州、右屯等地。二位先生是何看法?”



周廷儒开口道:“敢问皇上,首辅成先生有何意见?”



崇祯开口道:“地方官员前次尚且弹劾袁崇焕私卖粮草,此次弹劾毛文龙之事,自然不可能事先同袁崇焕通气,更不可能是袁崇焕指使。如今二者都一起弹劾毛文龙通敌,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毛文龙通敌之事,十有**是真的。可惜成先生却一直以辽东、东江不和,有过相互攻讦的前例为借口,不相信地方官与袁爱卿所奏之事,只是坚持派人前往东江调查清楚再议。眼下辽东局势危如累卵,成先生却仍然在老调重弹,慎重、慎重。再慎重下去,只怕辽东都丢了。大明二百余年,朕就要成为第一个丧土辱国的皇帝了。”



周廷儒此时还不知道成基命已经请辞,一听此言,心里大喜,等待已久的机会来了。皇上对成基命的不满已经到了极点,只需要再加一把劲,加深皇上的成见,首辅之位便是自己的了。想了想,便开口道:“回禀皇上,成先生既然坚持此意见,必然有他的道理。眼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倘若内阁再起党争,只会空耗国家实力。成先生身为首辅,臣等不敢与之相争,只能附议。”



崇祯皇帝一听到“党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