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章 3吨!(3/4)

说: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收藏那么多洪武通宝干嘛?“对了阿楠,老话说‘腰缠万贯’,这里就3吨,那还缠个毛,一辆自卸车都拉不走!”“比喻比喻,你可以带黄金呀,不过也不轻,万贯差不多有个10多斤。”看到王德彪在那里沾了点黄酒在桌子上画着手指头算,张楠道:“别算了,算不清楚的。有人研究说在华夏,这金银的比价从公元1600年前后的1比8上涨到18世纪末的1比20,而唐代的时候白银更贵,估计能有清代的10倍以上。清朝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贯钱、一千文,那会之前的清朝白银多,出口的比进口的东西要多得多,每年都有大量白银流进华夏;不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鸦-片贸易给整的,白银外流。咸丰年之后银价更是猛涨,那会白银外流,比价最高的时候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不过从这里就能知道在正常情况下,近几百年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至1500文铜钱,那时候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不过我们江南这,还有老京城的人对一吊钱的说法又不一样:1000钱我们只会说是一贯,常说的一吊钱只有100文,和其它地方的‘一串’是一个意思。”“反正很多!”王德彪也不算了,算来算去一团浆糊。“如今金银反而便宜了,工业化大规模开采,特别是白银产量极大,因为很多工业制造上要用到,比古代的实际购买力要小得多。”说到这,张楠扒拉了两口饭,“和你说两个故事就能明白这铜钱那会的价值,《红楼梦》里第36回写到过王夫人和王熙凤的一段谈话,是关于丫鬟们的月例、就是工资的。王夫人问丫鬟的月例,凤姐说:老太太屋里八个大丫头每人每月一两,宝玉屋里的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月一吊钱,佳慧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五百钱。又因为袭人是贾母的人,月例从老太太那边领一两,王夫人心里又定了袭人以后当宝玉的姨娘,就是小老婆,但又不便张扬出去,就和凤姐说以后就从她自己的二十两月例中,拿出二两一吊钱给袭人。曹雪芹那会是把一两银子当两贯钱在算,1贯1000枚铜钱,那会晴雯他们的月例可不少了,这埋铜钱的人绝对不是什么普通人家。一次能埋1500贯,有钱。对了,明朝时候的戚家军士兵就算饷银足额发放,每天是三分银子,一个月都不到一两。还有《水浒传》第26回里,武松给了郓哥五两银子,郓哥心想足够他父亲用三五个月了,可见一两银子就够平民生活个把月。1500贯钱是宋朝平民四五十年的生活费,如果这些钱是一户人家的全部资产,那么这户人家应算比较富裕的殷实人家。”至于如今这么多铜钱会值多少,王德彪已经感觉大概会比废铜贵不少——不过靠着张楠这尊大神他赚钱都赚翻了,就算再多也不眼红。至于其他人根本就不理会这事,就打算好好干好自己的工作,反正张楠不会亏了他们的。……吃完饭,和两个表哥同王德彪再交代了一些饮料食品公司的构想,众人就打算连夜反回剡县。“一等厂房完工,几条生产线就能到位。易拉罐和塑料瓶饮料生产线都从美国进口,只有软包装的是国产的......”听着张洲的话,张楠也只能心里吐吐槽了:领料时自己生产,但这软包装的包装壳子都要自己购买原料后自己造!这东西如果附近有生产厂家,那就能不弄这条生产线。但杭城附近就没有,有的还在粤省那,加上运费的话还不如自己直接弄条生产线,还不会受制于人。交代完公司的事,永强开那辆自卸车,一同上去的还有李攀峰和一名原本就在工地的剡县籍司机,明天他会把车开回来。林明成了林肯车的驾驶员,四辆车回家。晚上车速压根开不快,那辆卡马斯55111拉着3吨东西,跑得比切诺基和林肯车都还欢——苏联猛兽马力大,名不虚传!(未完待续。)&l;a hrf=&qu;/hl/280/28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