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章 3吨!(2/4)

断面上能够看出来。),当初似乎埋藏的比较匆忙,估计情况已经比较危急,不然会用砖头或石板弄个“小房子”的。话说这么大的皮箱可真少见!按照如今民航飞机登机行李箱尺寸55乘40乘20公分计算,这只皮箱的体积至少相当于14个那样的行李箱那么大!窖藏塞得海海满满,铜钱根据朝代、品种不同,基本上都含有1到3层不等的铅:一般皇朝国力越强盛,这制钱里的铅含量就越少,反之越多。有些烂钱、劣钱的铅含量都会多到离谱的程度。不过这一窖藏的钱币质量都还不错,基本没有劣钱。整个皮箱内部体积差不多有个0.7立方,因为铜钱加铅比重比纯铜还重,至少比重9。这样一算,要是这么个长方体是实心铜块,重量都过6吨了!整齐堆放的铜钱当然不可能是实心的,但还真是差不多有个3吨!3吨!张楠真是知道这批窖藏铜钱的珍贵:涉及西汉、新莽、唐以及五代十国的后周、前蜀、南唐等各国,还有北宋、南宋、西夏、金、元和明等朝代,军阀小朝-廷的也多。最早为西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始铸的四铢“半两”,最晚为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铸的“洪武通宝”,前后长达1500多年。虽然以宋代铜钱最多,但总体珍惜程度绝对全国第一!这边活差不多干完,项伟荣问了句:“大概有个多少数量?”去年那200多公斤就够夸张的,到这会都还没分门别类清理完毕呢,这次更是多得夸张。张楠摇摇头,“不好说,至少六十万枚以上,各种制式太多。折一小平钱、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都有,每个朝代、品种还都有区别。像洪武的当十大钱重34.4至37克,洪武当一小平钱重3.4至3.6克。北宋的大观通宝折十钱又只有18克的样子,而西汉的四铢半两只有2.2至2.8克重。还有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铸、到宋太祖开宝八年才正式停铸的开元通宝,从1.7克到5克的都有,通常重4克的样子,品种太对,根本旧没法子算清楚。”不过项伟荣还是算了算,“就算它每个4克,那会的价值都按数量算,不管它到底折几,这都15万铜钱了!”“这么算也行,就少了点。大约1500贯,绝对土豪!搁在明早期,这是一户比较富裕的平民四五十年的生活费。”这时天色昏暗,天快要黑了。表哥张洲也已经回来,而那个充当食堂的大棚子里也已经做好了晚饭。洗刷了一下,吃完饭就连夜回剡县。这里有还有个大“包厢”,就是用塑料雨布围起来一块,张楠这一群人就在这里吃饭。王德彪在吃饭当口都还在好奇这么多铜钱是为什么埋掉,张楠知道他不是想要什么,只是单纯的好奇,就边吃边给大家做了下最简单的古钱知识科普。“明代一开始喜欢用纸质的大明宝钞,前期由于铜料匮乏,朱元璋就允许前朝旧钱和当朝制钱相同使用。到了洪武八年,就是公元1375年恢复使用纸币期间,钱钞并行。后来私铸钱太多,到了1394年,朝廷就命所有铜钱不得使用,一律换大明宝钞。不过,由于铜钱实价高于宝钞,民间就把铜钱存放起来以备后用,这可能是该批铜钱的埋地底下的原因。至于埋藏时间,我推测在洪武廿七年,就是1394年至明永乐九年、1411年之间,那年明成祖朱棣始铸永乐通宝钱,早先埋着的铜钱又可以拿出来用和兑换新钱。”“纸这东西就是真金白银靠谱。”王德彪有点感慨,看他那幅满脸横肉还搞得大发感慨的样子张楠就想笑。“没有足够的信誉做担保,滥发纸币只会贬值,老蒋那会干得更过分,所以我们华夏人就认银元。”张楠笑着道。自个还有点事没说:“西溪窖藏”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收藏的全部是铜钱,没有夹杂铁钱、金、银,而且无论哪个朝代的铜钱,这品相都非常好,就没有磨损严重的。有人因此猜测,也许是某一位明朝铜钱爱好者的专门收藏。“明代也是一个收藏盛行的朝代,不过真要是这样,这玩家比我玩的还疯!”心里想想,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