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火炮发展简史(2/4)

炮发时时,因反后坐装置的缓冲,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为减小,火炮重量得以减轻,发射时火炮不致移位,发射度得到提高弹性炮架的采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火炮结构趋于完善,是火炮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19纪末期,相继采用缠丝炮身、筒紧炮身、强度较高的炮钢和无烟火药,提高了火炮性能采用猛炸药和复合引信,增大弹丸重量,提高了榴弹的破片杀伤力20世纪初,一般75毫米野炮射程为6500米,105毫米榴弹炮射程为6000米,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为7000米,150毫米加农炮射程为10000米,火炮还广泛采用了周视瞄准镜、测角器和引信装定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隐蔽目标和机枪阵地射击,广泛使用了迫击炮和小口径平射炮为了对付空中目标,广泛使用高射炮飞机上开始装设航空炮随着坦克的使用,出现坦克炮机械牵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的出现,对提高炮兵的机动性有重要的影响骡马挽曳火炮仍被大量使用当时交战国除大量使用中小口径火炮外,还重视大口径远射程火炮的发展一般采用的有203~280毫米榴弹炮和220~240毫米加农炮法国1917年式220毫米加农炮,最大射程达22公里德国1912年制成的420毫米榴弹炮,炮弹重1200公斤,最大射程9300米各国还采用过在铁道上运动和发射的铁道炮

20世纪30年代,火炮性能进一步改善通过改进弹药、增大射角、加身管等途径增大了射程轻榴弹炮射程增大到12公里左右,重榴弹炮增大到15公里左右,150毫米加农炮增大到20~25公里改善炮闩和装填机构的性能,提高了发射度采用开架式大架,普遍实行机械牵引,减轻火炮重量,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由于火炮威力增大,采用自紧炮身和活动身管炮身,以解决炮身强度不够和寿命短的问题高射炮提高了初和射高,改善了时间引信,反坦克炮的口径和直射距离不断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飞机提高了飞行高度,出现了大口径高射炮、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达在内的火控系统由于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成了军队的主要威胁,出现了无后坐炮和威力大的反坦克炮

正当西方国家火炮技术得到迅发展时,西方国家火炮制造上的先进技术也开始传播到中国在中国明代时期,火炮发展的规模和作战效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明以前的火炮多为前装炮,这种炮身管短,口径和弹药没有严格的标准,射程较近;发射和装填度都较慢,命中率低,威力小明代开始换成了后装炮,并且出现了巨型火炮,部分火炮安装了炮架,能装在特制的炮车上转战疆场,有些炮甚至已装备了较为完善的瞄准装置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部分炮弹由实心弹刃发展为爆炸弹,炮弹弹种也呈现多样化,发烟弹、毒气弹、燃烧弹和爆炸弹等在作战中相继使用经过改进后,加了火炮炮管,增大了射程,加快了射,火炮的威力和机动性能都明显提高明朝时期,明军在加紧制造大炮的同时,也从西方开始购进火炮明天启三年23年)购买了26门火炮因明廷官员称荷兰人为红夷,又在联系购买时误认为是荷兰人制造的,故而将西洋炮称为红夷炮其实这26门火炮是英国在16世纪后期经过火炮改造和统一炮制后的一种早期加农火炮该炮口径为80~130毫米左右,有准星、照门,便于瞄准,中部增设了炮耳,架炮时可以保持炮身的平稳,高射击角度,控制火炮的射程,是当初威力最大的火炮另外一种名为佛朗机炮的洋炮也是明军在与侵犯广东的葡萄牙人作战时缴获的葡萄牙的佛朗机同当时明军装备的火炮相比,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优越性佛朗机都安装有照门和准星等瞄准装具,因而提高了命中率佛朗机的后部一般安有炮耳,以便将炮安置在架座上,转动炮耳,可以调整火炮的俯射角,控制射程,并借以提高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