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也给你诚意,你受得住么?(2/4)

雨绸缪。

长子去了,吕夷简又将心思转回两府重臣上,考虑着谁能对自己进位宰相造成威胁,但想着想着,突然目光一动:“辞让不受,此法甚妙!”

……

“听说了么?吕公不受宰相之位,举荐了张相公!”

集贤院中,狄进有些无奈地抬起头,看向王尧臣。

他是真没发现,这位如玉君子,居然也是个八卦的性子。

怪不得说宋人的京师由上至下,都喜欢议论宫闱之事,官家后宫里发生了什么,很快连街头巷尾都会传遍,嘴是真的碎。

王尧臣面孔微红:“两府宰执的变动,仕林难道不关心?”

狄进道:“自是关心的,吕相公此举,定得朝野称颂,士人敬仰!”

此番两府重臣变动,太后有意让吕夷简进相位,结果吕夷简辞让不受,并举荐了张士逊,别人赞叹他真君子,狄进却只佩服他进退自如的政治手段。

换成旁人,刚刚贬官回归中枢,再有这千载难逢进位宰相的机会,哪里还会退让,先迈出这关键一步再言其他,但吕夷简偏偏就能权衡利弊,做出最佳的选择。

宰相有三位,如今仅存王曾,即便张士逊上位,还有一位空缺,何况张士逊能力远不及吕夷简,只是资历足够,如今这番谦让,第三席自是再无人能与吕夷简相争,还能彻底弥补之前的过错影响,将宰相之位坐得更稳,宰相的权势握得更牢。

这不仅是对政局的判断,更要对自己有着绝对的信心!

“厉害!”

狄进略作感慨,重新将注意力回到手上的文献中。

王尧臣见了也沉下心来,一起帮忙。

原本以为这位只是说说,结果发现,无论是推辞御史之位,还是准备兴修史书,都是来真的。

狄进不需要御史资历,相反御史的经历会对仕途造成阻碍,他是真的坚持不受,至于编修《唐书》,更是真心实意。

83最新地址

这个时期的《唐书》,在后世被称为《旧唐书》,是五代时期编修的,可以说潦草成篇,许多地方就是直接摘抄,根本不作处理,完全是不合格的史书。

不过五代时天下大乱,没人顾得上这个,到了如今天下太平,有关前唐的历史文献又有了不少新的发现,所以仁宗朝重新编修《唐书》,即后世的《新唐书》,可以说是一个必然。

历史上编修《新唐书》的有一群人,最主要是两位,一是宋祁,也就是三元魁首宋庠的弟弟,另一位就是欧阳修。

宋祁负责修撰列传,前后长达十七年之久,欧阳修负责本纪、志、表,而宋祁的列传先成,欧阳修的本纪、志、表后成,然后再由欧阳修统稿删革为一体。

相较于潦草的《旧唐书》,《新唐书》的优点无疑是很多的,但缺点也有不少,其中一个深为后世诟病的,就是作史者多为家,太重个人情绪,以自己的喜好增减内容,扭曲事实。

比如编撰的时期,正好是古文运动大兴的前后,西昆体没落,受够了骈文的欧阳修等人立刻出手,把前唐诏令奏议中的骈文统统改写成散文,这无疑是有损史料价值的;

而欧阳修等人十分喜爱韩愈和柳宗元,把他们的许多文章载入各自的列传中,而这些文章实际上与史事毫不相干,等于在正史里面追星了;

欧阳修又特别厌恶佛教,将孙思邈、玄奘、神秀、慧能等人的事迹统统删掉,唐代佛教历史也不记载……

最为后人熟知的,还有关于武则天的记录,对于女帝,欧阳修等人自是极为不喜的,所以唐朝野史里面的记录多有采纳,反正说坏话的都记上,堪称正史为野史背书,谣言的制造机。

这就是家修史的弊端,全凭一己喜恶,当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