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13 共镇益州(4000)(3/4)

也正为此事伤神,此时桓熙主动提起,以桓温对他的了解,知道这小子定是有了主意,否则也不会跟自己提起这件事,他催促道:

“你我父子至亲,说话何须拐弯抹角。”

桓熙也不藏着掩着,直言道:

“孩儿有上、中、下三策献于父亲。

“父亲可携灭国之威,逼迫朝廷,而使司马勋移镇,或是让他入朝为官,以心腹为梁州刺史,督管八郡,此为上策。

“亦可上表,请将梁州一分为二,另设西梁州,督管四郡,此为中策。”

桓温闻言,追问道:

“下策又该如何?”

桓熙叹道:

“父亲可用心腹为四郡都督,掌管军事。”

桓温见他这模样,笑道:

“熙儿似乎不喜下策。”

桓熙承认道:

“父亲若行下策,分走四郡军权,司马勋又如何罢休。

“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父亲远在荆州,难以插手梁州权力之争,依孩儿之见,梁州早晚必为司马勋所得。”

桓温沉吟不语,实际上,在权衡利弊之后,他个人是倾向于桓熙所献的下策。

桓熙见桓温迟疑不决,劝说道:

“孩儿请父亲选定上策。”

桓温狐疑的看向桓熙,桓熙为他解释道:

“下策之害,孩儿已经与父亲说过了,再说中策。

“父亲分走四郡,另设一州,司马勋必然怀恨在心,他驻守武当,就在父亲肘腋之间,若是反目,为害甚矣!

“而上策之害,只在与冒犯朝廷,当初庾公病危,朝廷诸公担心荆州生乱,欲准庾公之请。

“父亲,如今你跨拥荆、益,何惧朝廷!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父亲今日之势,朝廷难以遏制,司马氏得位不正,纵使父亲恪守臣节,也实在难以使朝廷安心。

“既然如此,何不求取梁州八郡。

“梁州远离江东,无关公卿们的切身利益。

“孩儿以性命担保,公卿只求能与父亲相安无事,必然会准许父亲之请!

“而司马勋无论是改镇,还是入朝,任凭他如何心怀怨恨,也难以威胁到父亲。”

听得桓熙一席话,桓温豁然开朗,他笑道:

“吾儿有奇智、通晓人心,为父就用你这上策。”

桓温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司马勋同样要听他号令,可终究是不如让自己的亲信镇守梁州。

至于司马勋是否愿意离开梁州,届时朝廷下旨,司马勋失去大义,又有荆州强兵在侧,由不得他不走。

桓温又问道:

“熙儿以为,谁能镇守梁州。”

桓熙推辞道:

“刺史人选,当由父亲独裁。”

桓温却不肯放过他:

“伱如今还是为父的西曹主薄,执掌人事,为父亦当听取你的意见。”

桓熙犹豫片刻,说道:

“孩儿以为,梁州刺史,非江夏相袁公莫属。”

桓温朗声笑道:

“熙儿所想,与为父不谋而合。”

袁乔是桓温最信任的属官,此前之所以用周抚镇守益州,是因为周抚本就是侨置的益州刺史。

而此次伐蜀,桓温以袁乔、桓熙并为首功,不同于桓熙,以袁乔的资历,足以担任梁州刺史。

桓温随即将袁乔唤来,与他说起此事,袁乔得知是桓熙的主意,对他更是感激。

当天,桓温便向建康连发数道奏表,而这也必将在建康引起轩然大波。

在安排好权力分配之后,桓温于次日由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