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61章 繁盛(3/5)

我的师父还与您有着很深的机缘。他就是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弟子,六祖惠能。”

“六祖?哦,听说过。不知他以何为禅定?”

“我师父六祖大师说,自性湛然常寂,灵明圆满,如如不动。色、受、想、行、识,五蕴本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虚幻不实。所以,禅定是指心理上的淡泊宁静,它外不受六尘的干扰,内不被五蕴所左右,无论行住坐卧,整个身心既不刻意专注,也不放纵散乱,时时保持自然平和、空明灵动的状态。禅的本性不是死板不变的,它不生不灭,无住无念。”

智隍禅师再也坐不住了,站立起来,合十问道:“六祖师……师父,终于出山了?他现今在哪里开法?”

“岭南曹溪宝林寺。你……”未等玄策说完,智隍禅师呼啸一声,飞奔出洞,一溜白烟向岭南跑去。

他这一跑,跑得远了一些,一直跑了几千里,跑到了宝林寺,跑到了六祖惠能的面前。

六祖问他:“看你的相貌,像是北方人士。你从哪里来?”

“河北。”智隍禅师答道。

六祖惠能高兴地说:“哎呀,咱俩还是半个老亲呢!先父就是河北范阳人士!你如何来到了岭南?”

智隍禅师向六祖施礼之后,将他与玄策的相见情况说了一遍。

听了他的叙述,六祖十分高兴,一则为玄策突飞猛进的修行兴奋,二则为智隍禅师不远万里、不耻下问的求法精神感动。他当下开示说:“正如你刚刚谈到的玄策的说法,只要你做到心灵如虚空一样,又不拘泥、执着于空无,使心灵保持自由自在的状态,无论行、止、动、静,都不刻意存心。”六祖惠能说到这里,机锋一转,“请你看那棵大树。”

智隍禅师顺着六祖手指的方向看了看,四处的树木与自己家乡河北的并无多大的区别。没看出什么独特的禅意。

六祖说:“你看,每当微风吹拂的时候,那树叶就哗啦哗啦唱歌;风停的时候,它就自在地享受阳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就是禅定!忘却凡圣情结,泯灭能动与所动之间的分别,内在本性与外在现象相统一,就能无时无刻不在禅定之中了。”

智隍禅师听后豁然大悟,连连跪拜致礼。

后来,他又回到河北,将六祖的顿悟禅法带到了燕赵大地,为日后的南禅大举北上,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

……

再说怀让。怀让奉师父六祖之命,出来独立门庭,弘化一方。他来到南岳衡山,长期住在般若寺,所以人称南岳怀让,或南岳大师。

多年后,怀让听说,衡山附近的传法禅院,从四川什邡来了一位青年僧人,俗姓马,名道一。他性情孤傲,终日坐禅,从不与人交往。

怀让马上想起,在他离开曹溪时,师父六祖告诉他:“你门下将出一匹马驹子,纵横驰骋,踏平天下。再向前追溯,远在达摩祖师来中国之前,他的师父般若多罗尊者,便向他预言说:‘震旦虽广别无路,要借儿孙脚下行,金鸡解御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

莫非,师父说的“马驹子”就是这个俗家姓马的禅僧?

怀让沿着茅草掩映的小径,走到传法禅院后面的山冈。

他看到一株虬龙盘曲的苍松下,兀兀孤坐着一位青年禅僧。那坐禅的僧人似乎早已与周围的山川草木融为了一体,不动不摇,不闻不看。

他就是道一,一个注定要震惊天下的禅者,一位流芳千古的高僧,六祖之后,唯一被后人称为“祖”的大师。

怀让径直走到他面前,站立良久,才不徐不疾问道:“你这样天长日久地枯坐,究竟图个什么?”

“将来做佛!”道一用不屑一顾的口吻回答,连眼皮都未抬。怀让见状,便不再问,随手捡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