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61章 繁盛(2/5)

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象驾峥嵘慢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诀。

诚然,玄觉在去见六祖惠能前已经开悟,他的悟道得到了惠能大师的印证。

因此,他即兴吟诵的《证道歌》确确实实是一个真正悟道者的神来之作。不但见解高深,而且诗歌节奏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仅是这"音响效果"就非同凡响,所以一千多年来,这首歌在教内教外广为传诵,它唤醒了无数的"梦中人",而且继续启发着现在和将来希望早点觉悟的人们。

这首《证道歌》,在山川大地久久回荡,一直回响到如今。时至今日,永嘉大师玄觉,他的《禅宗永嘉集》,仍然是佛门内外所有的修禅者、禅学研究者必读的经典。

……

玄策禅杖之端,挑着曹溪明月;斗笠边沿,缭绕庐山烟霞;行囊之中,裹藏江淮波浪;草鞋之下,染着中原香花……

他渡长江,涉淮水,跨黄河,来到了河北境内。因为他听说,小师弟婴行的踪迹,在燕赵大地上出现了。

还有,这里是六祖惠能的祖籍,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行进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苍茫燕赵,该是一种怎样壮阔的情怀!

……

再说玄策与玄觉在匡庐畅游一番之后,在山下道别,这天日当午,路过一座山脚下时,看见许多百姓冲着半山腰上的一个岩洞遥遥跪拜,便好奇地上前,向着面前一位长者拱手询问:“大伯,您好!半山腰因何如此热闹?”。

那位长者充满敬意地说:“那岩洞里有一位神秘的高僧在静修。”

“哦?”玄策面露惊异之色。

现场的人见玄策不大相信,七嘴八舌告诉他:

“那智隍禅师与誉满全国的神秀大师是同门,都是五祖弘忍亲自传授了禅要的弟子。”

“自从他老人家在黄梅得法之后,就回到了这个山洞,已经整整静修了二十多年。”

“他每次入定,少则十天八天,多则一个月。据说,有一次,山雀都在他的身上做了窝。”

……

玄策还是大摇其头,因为他知道,甚深禅定是禅修的功夫,是形式,而不是禅的内容。

于是,玄策来到山洞中,看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和尚——智隍禅师,静静地坐在那里。

玄策向智隍禅师打了个问讯,“您在这里修什么?”

智隍禅师说:“我在修习入定。”

玄策再问:“你所说的入定,是心有所想而入定呢?还是心无所想而入定?”

智隍禅师张口结舌,感到不好回答。

玄策继续逼拶道:“如果你入定时心中没有任何意念,那么你周围的这些草木石头等没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能入定;假如你心有所想而入定,那么,一切有生命、有意识的众生,比如满山遍野的牛羊鼠兔也都应该能入定。”

智隍禅师一听,知道遇到了内行,并且是有证悟、有见地的大行家。他十分谨慎地回答说:“我在入定的时候,没有感觉到有无之心。也就是说,忘记了有无,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念头。”

智隍禅师自以为回答得十分圆满,然而玄策却紧紧盯住了他话中的漏洞,不客气地指出:“你入定时既然感觉不到有无之心,那就是常定。既然是常定,又怎么有入定和出定呢?如果有出有入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禅定。”

智隍禅师哑口无言,羞愧难当。但他毕竟是个心胸开阔的禅者,赶紧追问道:“你的师父是谁,能教出你这样出色的徒弟?”

玄策笑着说:“说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