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94章 童年(3)(2/3)

迎接新一年的春耕生产的到来。

小惠能过年除了和阿爹去睇走“大王”,还与阿爹和娘亲一起去村里逛花灯会。

大唐盛世,繁荣昌盛的气象,蕴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磅礴恢弘。

岭南新州民间过年流行的花灯会、烧大炮、舞火簩等民事活动,被称为汉唐以来民间习俗史上的千秋盛事。

逛花灯会,在当地也充满浓浓的年味儿。

新州花灯起源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皇城内外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流行开来。

新州是历朝官员的流放地,被贬谪的官员及其家人将花灯的制作工艺从中原带到了这里。

每年元宵节、下元节,新州各村寨都会举行大型的花灯会。

村中礼堂挂满各家各户送来的花灯,形态各异,富丽堂皇,一团喜气。

同时,村里还请来戏班演戏,大排筵席,举行各类如请大王、送大王等仪式,热闹非常,吸引许多外地人前来赏灯看戏凑热闹。

花灯与元宵节是密不可分的,传统的节令习俗中,元宵节可以说是气氛较为活跃、传承得最好的,民间自正月十三起,到宗祠神庙去挂灯笼,正月十五将灯提回挂于家门,称为兴灯。

新州当地话“灯”与“丁”同音。

旧俗都想“人丁兴旺”,便于元宵节在灯(丁)上大做谐音取意的“兴灯(丁)”文章。

即使花灯在燃放过程中烧着,也非不祥之兆,相反,花灯烧着是吉兆,意味着来年会添丁,大吉大利。

以往,在当地民间每逢佳节,村村寨寨都会跳起欢乐的花灯舞,祈福吉祥,有外甥探望舅舅的风俗习惯。

新州有民间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按照新州县内乡村旧俗,元宵节、中秋节,外甥去探望舅舅,归家时,舅舅会购买一盏灯笼送给外甥回家。

节日当晚到处张灯结彩,路边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红纱宫灯,有各色纸灯,许多舅舅妗子们忙着为外甥儿、外甥女选购着“照旧(舅)”的花灯。

灯笼是人们用来照明的灯具。

过去,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婚礼、入伙、成人、添丁等喜庆日子里,灯笼被人们大量使用,上至地方官员下至普通的黎民百姓,无一不崇尚灯笼的文化,家家户户都喜欢挂花灯。

花灯,代表着吉祥如意。

新州民间有首描写灯笼的歌谣流传甚广: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黑回家睡。

担灯笼,照舅父,舅父躲在门后边。

西瓜灯,南瓜灯,大街小巷挑笼灯。

踢一脚,踢两脚,我的灯笼坏不了。

逛过花灯会后,接着,又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闹元宵,在民间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

花灯会结束后,接着,又到了热闹非常的闹元宵节。

小惠能惠能的家乡闹元宵的方式最为流行的是“烧大炮”。每年从正月到二月,各村轮流烧炮,可以说“烧大炮”的日子比过年初一还热闹。

“烧大炮”,当地人称为抢花炮,在新州古已有之。

小惠能惠能听娘亲说:“她小惠能时候年年都去看“烧大炮,我们村烧大炮之日,也是祭神之时。村人以鸡、猪肉,生果为祭品,用之拜祭先人和土地。土地,又称土神、土地公、社神、社主公。”

《公羊传》记载:社者,土地之主也。土地之名由此而来。

土地神是守护地方之神,司职保护一方平安之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