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八十三、这里,埋葬着一位英雄(3/4)

地下令:“你们速速跟上拓跋糠的队伍。我率亲卫队断后。诸位保重,乌里雅见。”

军官们震惊了,他们说:“让王爷为我们断后,这是我们的耻辱。”

呼延烈老泪纵横,口气却不容质疑:“我已经六十三岁了,你们还有大把的好日子可以活。当初我贪生怕死,没保住我儿呼延青龙,这次我宁死也要护住呼延部的其他孩子。你们快走,这是军令。违者,斩!”

鲜卑呼延部的军官们眼含热泪,带着士兵撤退。呼延烈整理好马刀,和亲卫队迎向了赶上来的汉军骑兵。

孙子兵法有云“穷寇勿追”。全戎对这话的理解是:穷寇勿拦。对于走投无路的敌人,除非你有极大的优势,不要阻拦他们的去路,否则要付出较大的伤亡。而对于这样的敌人,不仅可以追,而且要善于追。在追击过程中既不能将敌人逼得太紧,又不能让他们真正脱逃。要让他们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遭受饥饿与疲惫的折磨,最终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全戎自然知道拓跋糠一心北归,在兵力并不充裕的情况下,他没有阻断拓跋糠的归路,而是在路旁的山坡上埋伏少量骑兵和大量步兵来扰乱拓跋糠的心智,主力骑兵则从南向北一路杀来。

鲜卑人果然一触即溃,不要命地向北逃窜,没能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全戎留神一看,发觉鲜卑军的溃潮中竟然有一队人冲着汉军骑兵而来,十分英勇地与汉军交战。他立刻传令抽调部分兵力,优先攻击那一股鲜卑军。

得到全戎的军令,他手下的亲兵和“忠勇营”的轻骑兵如同一群野狼,争先恐后地去撕咬眼前的猎物。呼延烈一行虽视死如归,怎奈对面也是一群不要命的家伙,在战斗力被碾压的情况下,呼延烈没能坚持多久便战死沙场。其他鲜卑将士拼命逃窜,唯恐被全戎带来的阴影笼罩。不到半天时间,战斗就结束了。

全戎并没有兴趣亲自打扫战场、审问俘虏,他把这些事情都交给曹弘扬,自己站在小山坡上看落日。

这一日的天气不是特别好,夕阳呈现出蛋黄一样的眼色。并不灿烂的阳光有气无力地穿透雾霾,照在这片草原上,也照在战死者的尸体上。正所谓“朝菌不知晦朔”,在每天升起又落下的太阳眼中,人类的历史如同蝼蚁的生命一般短暂。大地上的厮杀与争夺,在更高维度的生命体看来,想必也如同我们看待蚂蚁打架一般不值一提。与生命的可贵相对应的,便是一些战争的荒谬。一般人看来,有着“玉面阎罗”威名的全戎将军应该是一个十足的好战分子,因为只有通过显赫的战功,他才能够跳出缓慢的官僚晋升体系,年纪轻轻就掌管朔方的军政大权。而实际上,全戎虽然不排斥杀戮,但也没有打仗的爱好。对于他这种智商情商都比较高的人来说,从来都有很多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相比于冒着生命危险去获得财富与地位,全戎其实更愿意通过赚土豪的钱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样的话,闲暇之时他就能捧着杯茶静听高山流水而非面对一堆杂乱的军务政务。

“报……”传令兵扰乱了全戎的思绪,“曹弘扬将军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尸首。”

全戎心想这事情干嘛还来问他,笑了一下:“奇怪的尸首,长得像拜月教主?是不是有人削骨过头被你们当成了蛇精?”

传令兵不敢笑:“不,那个人的头盔和战甲上有鲜卑王爷的纹饰……”

全戎一惊,按说鲜卑王爷和其他大贵族一旦发觉情况不妙都会乖乖投降,几乎没有战死的,因为他们即使当了俘虏也能吃得比汉军下级军官还好——汉军留着这些人能够换取丰厚的赎金,因而对他们十分优待。怎么会出现一个死者身上有着鲜卑王爷的纹饰?他立刻跟着传令兵前往现场,还让曹弘扬带来了几个鲜卑俘虏来辨认尸首。

结果出乎全戎的意料,眼前的战死者居然是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