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57 忙(3/4)


这个时候大家大概体会到了当年余兴伟协助宁为设计湍流算法的感觉。

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人家却把事情都先做完了。

甚至这个阶段,极简ea针对三维硅通管大型u设计工具还在紧张的制作之中,现在的版本工具链还不够完整。

谷/san>  这大概算是给大家留够了充足的学习时间……

对于宁思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来说,心情大概是极为复杂的。

当然对于华为跟其合作伙伴来说,肯定是极为愉悦的。

研发速度越快,意味着投入的资金越少,不说别的,宁思实验室一线研发人员总计700多号人,加上后勤、行政、财务等等人员近千人的规模总是有的。

购买各种保险跟员工福利,按照月平均每个人头需要支出40计算,一个月就是四千万的费用,提前半年完成既定任务意味着光是人力支出方面能节省2.4亿的研发成本。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宁为的价值了。

当然站在宁为的角度他也是没有办法。

整个三维硅通管背后的u生产设计链条他可以甩手不管,但最初的芯片指令集跟架构设计领域,他是责无旁贷的。而且短期内这件事还真没法完全放手交给别人去做。

偏偏他不管是短期还是中期他都还是很忙的。

首先明年九月他就要正式带手底下的直博生了,这首先需要他抽出一部分精力。

其次到了九月,宁班的孩子大二了,虽然他不需要直接代课,但也要开始关注一下孩子们的成绩了,毕竟到了大二阶段,有竞赛要参加了,燕北大学针对优秀学生的科研培养计划也开正式展开了,他也得想办法给自家几个得意门生更多的指导了……

除此之外,到了年底一些活动他也必须去参加了。

十一月中旬,酝酿了半年的院士增补名单已经正式公布了,宁为赫然在其中,入选华夏最年轻的数学院士,用田言真的话说,头顶上有了院士头衔,接下来有些会议他肯定是推不掉的。

同时宁为还直接被选入了华夏科学院旗下的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研究院的成立宗旨是解决华夏战略需求中的重大数学问题,还没法拒绝。虽然暂时没给他安排什么任务,这也是大家都知道宁为最近在做指令集的项目,以后肯定事情会更多。

除此之外,宁为还接到了通知。华科院的学术委员会已经开始讨论将宁为吸纳为正式委员……

得知这个消息大概陆昌斌是最开心的。

毕竟未来不管是各种项目评选能否拿到支持又或者想拿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杰青、长江学者、各类科研奖项评定,等等,都少不了跟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们打交道。

宁为成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加上他自身的影响力跟成就,如果在搭配上田言真的影响力,基本上在他所擅长的领域大概是没人会公开反对他的意见。

但其实宁为对去审核别人的项目并不太感兴趣。因为权责相适的原则,要去审核别人的项目他就得分出更多的时间跟精力去了解那些项目,然后给出自己的评价。这多少也要分出一部分精力。

所以宁为原本是想拒绝的,但是老田找宁为深谈了一次,暗示宁为同学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发挥极大的作用。比如节省许多可能会被浪费的资金,因为他还年轻,而且科研方面的独立性,让他不需要给任何人面子,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让他给出中肯的意见。

尤其是他这次加入委员会得到了许多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大佬们的强力推荐,所以宁为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云云。

田导亲自来做劝说,也意味着没法推辞了。

除此之外下个月三月奖第一次对外公布,他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