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倒周(二)(1/3)

王启年便开口道:“如果圣和周廷儒都认为东江反了,将会伙同建奴一起攻打锦右等地。 大兄以为朝廷会如何应对?”

周祥春想了想,开口道:“朝廷这两年在锦右等地花费的钱粮可海了去了,绝不会容其有失。倘若锦右等地能守住,自然是死守。倘若有失陷的危险,朝廷必然会派出大军前往支援。”

王启年便开口道:“说的好!大兄也知道袁崇焕的为人,一向贪财的很。如今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能不向朝廷狮子大开口呢?守得住,会问朝廷要兵要饷。守不住,更会向朝廷要兵要饷。”

周祥春便开口道:“贤弟为何如此肯定?”

王启年回答道:“程本直给袁崇焕献的十二金牌之计,其目的便在此,渲染形势严峻,好找借口向朝廷要兵要饷。奏折一次一次勤密,情形一次一次严重,袁崇焕一次一次的向朝廷求援。倘若朝廷不派援军,则正合了袁崇焕的心思。敌人势大,自己老早向朝廷告急。可惜久等援兵不致,失地的责任便可以推到朝廷身。”(不愧同出东林一脉,袁督师的盘算和周廷儒的对策出的一致。)

周祥春便开口问道:“倘若朝廷派去援军呢?”

王启年便回答道:“倘若朝廷派出大军,送去粮饷,袁崇焕也不亏。锦右等地要事守住了,自然大功一件,功劳大多在袁督师身,救援的客军分润一二而已。万一锦、右失守,袁崇焕也没事。大可以把责任推到前来救援的客军身,例如什么畏敌不前,不听调遣之类的。”

周祥春点了点头,便继续开口问道:“然则此事同扳倒周廷儒何干?”

王启年呵呵笑了数声,开口道:“正是因为此事表面同扳倒周廷儒无关,咱们借此下手倒周,才不会引起东林的注意,更不会暴露帝党之事。小弟估计,这周廷儒到死都不知道是被谁所算计。”

这个可以有,如今帝党在京师之势弱,要的是既扳倒周廷儒,又不暴露自己。于是周祥春便开口问道:“咱们又该如何凭借此事来扳倒周廷儒,贤弟可有妙计?”

王启年便开口道:“既然朝廷要派大军出发,这开拨之费便省不了。据小弟所知,朝廷外库也好,内库也好,如今都是空空如洗。”(这得益于历史知识了,都不用调查王启年知道,整个崇祯一朝,朝廷从来没有钱过。即使有钱,也都填了辽东那个无底洞。)

周祥春点了点头,开口道:“然后呢?”

王启年便开口道:“平时朝廷缺钱倒是无所谓,如今边境告急,朝廷却无银钱支持大军出征,这可是大事了。碰到这种事情,跳出几个官员质疑一下朝廷的赋税,这也是人之常情吧!”

这话周祥春明白,借由袁督师告急之事,引出朝廷缺钱的消息,然后再牵扯到朝廷的赋税政策之。于是便开口道:“可是藉此弹劾周廷儒执政不力?”

王启年呵呵大笑,开口道:“弹劾周廷儒执政不力何用?这周廷儒位才几个月,即使有责任也落不到他的头。”

周祥春便开口道:“贤弟不要再绕来绕去了,绕的为兄都糊涂了,到底当如何?”

王启年便继续开口道:“大兄可知朝廷为何无钱?一方面自然是支出太多,宗室、冗军等,甚至辽东袁督师修城之事,这些咱们都不去说他。单单说说朝廷的进项,自从东林忽悠圣禁海之后,其实和没禁一样,沿海海商照样出海无误,市舶司的关税银以前每年少说也有近五百万两,如今是一两也没了。再例如茶税、矿税、工商税等等,都被东林所废弛。这些加起来,每年朝廷赋税少说也少了近千万两。”

周祥春便开口道:“弹劾东林?这可有些为难。东林势大,只怕不是这么好弹劾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