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八章 亲卫还是千总(2/3)

是两种选择,一种就是放入下面去做底层的武官,例如把总之类的。好处是出头机会少,立点功劳大都会被上头贪污掉。坏处是风险大,那是要抡着刀子上战场的,说不得就有个三长两短,到时候如何给自己的妹妹和吴襄交代。另外一种就是安排为自己亲兵,时时刻刻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让自己盯着。倘若改了性子,自然可以放出去领兵。倘若还是这种性子,让他做一辈子亲兵也是一条出路。

可惜这番心思无法和吴襄明说,更不能当着吴襄的面说出自己的看法,祖大寿只得对着吴襄开口道:“长伯才干和谋略还是有的,可惜人情世故方面还稍有欠通。不若先跟在为兄身边,熟悉下军中事务,等以后再放出去领兵,两环你看如何?”

这个答案吴襄明显不满意,自己儿子在辽东军中 功夫都排的上号的,而且为人也机智多谋,原本带着吴三桂过来,想着怎么这也能安排个千总,没想到却是亲兵。

按照此时的规矩,近亲晚辈来投,都有用处。倘若是有才能的,派的上用场的,自然直接提拔,用谁不是用,自然优先用自己人。倘若是才能一般的,也有办法,就是安排为自己的亲兵。身为亲兵,才干倒是其次,只要有忠心这一点就够了。说穿了,大多数亲兵都是战场上用来挡刀的。特别是这种近亲晚辈,家族的荣辱都寄托在主帅身上,主帅在一日,家族自然能呼风唤雨,自己也能更着风光。主帅一旦死在战场上,家族马上就会衰落,自己也会变成丧家之犬。所以碰到危险的时候,这些人会想都不想的扑上来挡刀。

话又说回来,一般亲兵分两种,一种是主帅的心腹,用来挡刀的。另外一种却是即将提拔的人物,在主帅身边混一年半载亲兵,培养其忠心后,再放出去领兵。不过吴三桂身为祖大寿的外甥,忠心自然是不用再培养了,因此在吴襄看起来,祖大寿用吴三桂为亲兵,怎么看都是用来挡刀的意思。

眼见着祖大寿将吴三桂用为亲兵,似乎有看不起吴三桂的意思在里面。可惜话已出口,吴襄无法收回,总不能说:“当亲兵啊?那算了,还是跟着我自己混好了!” 这话要是真出口,那就是**裸的打祖大寿的脸了。

既然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吴襄也没有办法,只能尽力往好的方面去想,找理由自我安慰下:“身为祖大寿的亲兵,自然不用轻易上战场,安全的很。其它人打赢了仗,还会分一部分功劳过来,又能升职。其次,身为祖大寿的亲兵,自然会经常和辽东军中大将打交道,一来二去便可以混个脸熟,将来领兵一方的时候,也能和同僚交好,不容易引起其它人的杯葛。最后,身为祖大寿的亲兵,自然能常常跟在祖大寿身边,好学习领兵之道。”

祖大寿三言两语定下了吴三桂的职务,吴襄无奈之下也只能同意,眼见着一切就要成定局,这吴三桂空有一身本领,却要老死军中。

也是天命使然,就在二人要拍板的时候,吴三桂的大胆症又发作了,只见他朝二位长辈行了一礼,却开口道:“禀父亲,舅父。昔日曹操曾云,大丈夫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不是孩儿傲气,这亲兵不当也罢。”

本来依照吴襄的猜测,凭自己儿子的才干,再加上自己同祖大寿的关系,怎么着也会有个千总的位子。可惜这大好的前途却被他自己一番胡言乱语给败坏了。舅兄虽然给儿子安排了一个亲兵的职位,有点对不起自己儿子的才干,不过好歹也算给了自己儿子机会。以自己儿子的才能,只要呆在舅兄身边,迟早也会有出头的一天,没想到这孽子又开始胡言乱语。

吴襄不由得勃然大怒,开口呵斥道:“曹孟德一代人杰,岂是你能比的?”

吴三桂却不卑不亢,昂着头回答道:“父亲大人又不是孩儿,焉知孩儿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