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一章 拜见周知县(下)(1/3)

( )三人叙礼已毕,周知县引着三人从二堂旁边的小门走了进去,来到了三堂。 ()



一般说来,大堂是排班和处理刑事案件以及迎接上差的地方。二堂是调解民事纠纷的地方。三堂才是知县起居的场所。三堂后面还有花园和房子,那是内眷们居所,虽说大明律规定官员上任不得带家眷,不过老早就没人当一回事了。



三人来到三堂大厅,周知县进士出身,又是官身,当仁不让的坐了上首。然后招呼二人坐下,又吩咐丫鬟上茶。王启年待杨举人坐下后,自己才坐在下首相陪。杨安则站在杨举人身后伺候着。



周知县先开口,一通天气如何哈哈哈之类的话后,杨举人和王启年附和着一通天气如何哈哈哈。然后开始进入正题,还是周知县先开口:“杨翁长居乡里,甚少来城中走动。今日竟何事屈尊县衙?”



杨举人指着王启年回答道:“此次专为王孝廉而来,前些日子,劳动县尊替王孝廉补办路引,不知可有结果?”



周知县回答:“杨翁难得使唤下官一次,早已遵办。路引已有在此。”转头吩咐下人,取来了路引,却不直接给王启年,而是放在自己旁边的桌上,看着王启年不说话。



王启年心知,这世上没有白让人帮忙的道理,这是要好处了。便站起来,掏出袖子里面的银票,摆在了桌子上,说道:“此番替在下补办路引,劳动尊仆往返京城查证,些许银钱,聊为尊仆往来之费。”



周知县点了点头,说道:“些许小事,举手之劳而已,王孝廉客气了!” 也不拒绝,抬手把路引拿给了王启年。王启年道谢后接过路引,回了原座。



杨举人看着王启年,点了点头,接着说道:“王孝廉年未弱冠,竟已中举,且恭为湖广丁卯科五魁之一,一笔好字,更让老朽佩服之极。可惜此次恩科失利,回乡途中,误遇盗匪,机缘之下,流落于此。老朽留王孝廉暂居与此,于情于理,均当通报县尊一声,以后多多来往。”



周知县唯唯。



王启年看周知县谈兴不浓,便开口说道:“五魁之事,请休要再提,在下愧杀,实在侥幸而已,侥幸而已!杨翁字画,实为一绝,每日里求字画者络绎不绝,倘不是大雪封路,杨翁此时还在埋首画,哪得空闲陪在下进城。”花花轿子人人抬,杨举人听到这里,不禁抚须颔首。



王启年接着说道:“县尊大人更是科场得意,文采飞扬。此次恩科,在下亦结交得好友数人,其中李达李伯言,与县尊大人同籍洛阳,与在下相交莫逆。彼时,贼首魏逆已死,阉党余威尚在。某次文会酒醉,李兄曾言,天启五年,彼与大人同赴春闱。时魏逆五彪之一,许显纯许贼曾遣人遍询众士子,倘肯阿附者,则以红笔其名,不肯阿附者,则以黑笔其名,会试毕则按红黑以定取舍。大人与李兄愤然挺身,指贼而骂,径取黑笔自其名于上。许贼为之气夺,此事遂寝。许贼心虚,此事为于暗室,故知之者不甚众。会试既已,李兄自被黜落。大人文采,三篇巨椽花团锦簇,魏逆奈何不得,不敢不取。唯有于殿试之时降大人于三甲,以泄心头之怒。倘非如此,大人此时当于翰林院中,何得沦落至此。大人风骨,王某佩服之极。”



这下正搔到周知县的痒处,周知县本是天启五年吊车尾的同进士出身,三甲里面排名也靠后。一直为这个而感觉抬不起头来。现在被王启年这样一解释,立马变得高大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