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战前夕(二)(2/3)
想明白了,此事对咱们说不定是好事。只是还需要一些印证奴才才敢断定。”>
旁边三人便纷纷把目光投了过来。>
范程十分享受这种众人一齐注视的情形,略有几分得意的开口道:“正如奴才方才所说,王启年倘若想算计咱们,此刻必然在东江,而不会在京师。实在如今东江太过重要,远远伪明京师重要的多。王启年呆在伪明京师,即使对咱们下套,最好的情形也是帮助伪明朝廷守住锦、右等地。而对咱们来说,即使打不下锦、右,抢不到粮草,也不到致命的地步,咱们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大不了搜刮干净民间的粮草,退出盛京躲入山林,等着下一次的卷土重来。倘若王启年去了东江,则可以辅助毛龙混一人心,趁咱们大军顿于坚城之下时来个大包围,断了咱们的后路。到时候前有坚城,后有劲兵,进退不得之下说不定便是灭顶之灾。一句话,王启年倘若想要算计咱们,便会回东江。既然这货在京师,则算计的必然不是咱们。”>
皇太极点了点头,这话有理。倘若王启年想算计大金,只需赶回东江辅助毛龙,便能致大金于死地,没必要放着直路不走去走弯路。既然和大金无关,皇太极便放松了下来,乃至于有了闲心来看热闹。于是皇太极便开口道:“可能猜到这王启年准备算计谁?”>
范程便开口道:“回大汗,眼下还看不出来。不过这王启年一向喜欢躲在背后出主意阴人,出面干坏事的却全是其他人,自己从不亲自出面。此次明显便是这货又在忽悠着周祥春出面算计别人,这才一天到晚出入周祥春府。而这周祥春又是伪明帝党的灵魂人物,故此依照奴才的猜测,必然是王启年打算掀起党争,帝党准备向东林夺权。伪明东林之,不知道哪位大佬又要倒霉了。倘若此事当真,对咱们倒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伪明朝廷忙于党争, 自然不会花心思来支援辽东,对咱们攻打辽东之事倒是极为有利。”(王启年的画外音:“那是你们不知道大明朝廷已经穷的快破产了,即使不掀起党争,朝廷照样没钱没兵没粮来支援辽东。)>
说完之后,范程便对着宁完我开口道:“方才听公甫兄说,伪明朝廷如今的情形,倒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可是伪明朝发生了怪的事情?”>
宁完我整理了一下思路,便开口道:“正是如此。据细作回报,袁崇焕数日之内连五道奏折向伪明朝廷奏报东江毛龙已反。据说首辅周廷儒曾向崇祯小儿献计策,打算请崇祯小儿下旨,拘拿东江将领在伪明境内的亲族,其重点提到的便有毛龙唯一的血脉毛承斗。然后再拿着手的人质,胁迫东江。”>
听完此话,四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起来。笑了一会儿,鲍承先便开口道:“伪明朝廷之,果然全是猪脑子。拘拿东江将领的亲族?哪个聪明人想出来的主意?竟然还是大明首辅!怪不得说这伪明气数已尽。”>
皇太极倒是不关心这些,他只关心自己的同行崇祯会如何做,便开口道:“崇祯可曾答应了下来?”>
宁完我便开口道:“崇祯小儿倒是有几分心动,差没有当场下旨了。”皇太极闻言之后,便又哈哈大笑起来。>
然后宁完我又转向鲍承先开口道:“此策倒不完全是周廷儒所献,乃程本直忽悠袁崇焕献给伪明朝廷的计策。袁崇焕将此事在奏折之提了一嘴,另外又专门写了一份书信给周廷儒,重金贿赂他行此计策。”>
鲍承先便开口道:“袁崇焕这货也太好忽悠了!不过说起来还是一样,这周廷儒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要么便是自己傻,没有看出来。要么是看出来了,却因私怨而甘误国事。大明首辅尚且如此,所谓行下效,可知其它官员什么德行。”>
旁边的范程却插嘴道:“公甫兄,你手下的密探已经安插进伪明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谋定天下之扶明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战前夕(二),网址:https://wap.at77.net/94/94354/20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