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卷新时代 第82章 他国的赞助!求月票(2/6)

作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效。

“13年前,陕北地位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但是现在陕北地区,每年产出粮食超过1300万吨,羊毛2。5万吨,肉牛8。3万吨,苹果更是高达数十万吨之多,橄榄油等数十种经济作物每年创造数十亿元,共和20年,中央直接获得税收为3。45亿元,以此计算,5年后,中央便可收回全部投资。13年投入近20亿元,7年内依靠税收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每年节约救济金超过一千万元。至于降雨量的增加、环境的全面改善、黄河含沙量的减少,这些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回报!”

众人听着司马的话,脸上大都略带着欣喜,但同样带着一丝迷惑,难道说总理准备套用这个治黄的模式,将治黄工程扩大。

“但是这仍然是不够的!在中国、黄河、长江、黄淮地区同样需要大规模治理,在这里集中着中国70%的人口,过去的几千年之中,我们中国的支柱产业为农业,但因农业生产水平十分低下,因过度耕种造成大量土地荒芜,森林滥伐,水灾频频发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现在中国需要变革,经济需要复苏,水利建设必须先行,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力度,不但能解决航运和防洪问题,同时还能解决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电力。无论长江支流或是黄河上游水资源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和半开发状态。根据我和一些专家商定的方案,除在长江支流、黄河上游修建一大批廉价的水电站之外,将同时推行流域内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的方案,同时将建立新的以工代赈的模式!”

“以工代赈?”

几乎所有人在听到司马说到这个四个字时同时一愣,对此他们并不陌生,实际上在17年至19年四川、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多省大旱时,政府即全力推行以工代赈,三年基本构建了五省的国、省、县三级公路以及乡镇简易公路交通体系,尤其是乡镇简易公路,基本上是以人力为主辅以机械,发放工资也是以实物工资为主,但同样的模式显然不能直接套用在这次经济危机上,毕竟这一次失业的大多数是工人,政府不可能像上次一样,每月发两袋混合面以及食品券的让他们拿着农具去修乡间公路。

“不是!就是以工代赈,但并不仅仅必须要调整施工方式,我准备用四年的时间,通过政府投资把大部分复兴资金用于绝对用人多的项目上,植树、修建防火带、水土保持工程等绝对劳动密集型建设,基本上就是以工代赈,变相发钱,但为了避免较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冲击、同时确保大规模集中,我准备以兵团的形式进行军事化施工,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初步拟定标准是40元,完成基本任务后多劳多得,根据专家们的拟算,人平均工资大约在48元至50元之间,如计划展开,年内可创造超过450万个就业岗位。”

说到450万时,司马的脸上略带着些许自得之色,这是自己参考的罗斯福基建经验,但是罗斯福的工程前后雇佣了2300万人,而自己所需要的是未来四年内直接雇用450万人参与这些工程。

与罗斯福不同的是,自己并不是使用那种一天一块钱的“奴隶工人”,尽管他们的收入相比较底,但却稳定在全国平均水平内,雇佣450万人等于保持了450万个家庭的消费能力,可以保持了国内工厂的开工率,从而通过税收的未减弥补开支。

“总理,你的方案或许非常宏大,但是我希望你知道,实施这一工程对政府财政的压力,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我们甚至可能不得不加税,这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只看了数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