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卷大时代 第344章 大时代的终结 求月(2/6)

排,是国务院和外交部讨论决定的,中日两国现在仍处于战争状态,在战争时期,精心安排的欢迎仪式显然有些不合时宜。

位于实业大道东侧带着欧式风格的和平饭店内,此时已经修葺一新,地上铺着华丽的地毯,作为中日和谈的会场所在的和平饭店为了迎接这场谈判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此后的一阶段时间内,和平饭店内将云集日、英、美、法四国政要、特使,在西北市内众多的豪华宾馆中外交部将会场选择在和平饭店,其意自然无需多言。

在和平饭店四楼的修葺一新的会议室内,中日双方的代表见面后进行了简单的寒暄完,作为亚洲的邻国的他们之间有很多人都是熟人,而外交部派出的官员中的一些人,在过去大都被国人称为“亲日派”,中日之间的第一轮非正式谈判,并没有从中斡旋的英、美、法三国的参与。

坐在会议桌西侧中央的近卫文麿看着面前的顾维钧等人,眼前的这些中国外交官中有大半多少和自己相识,过去他们大都有着“亲日派”之名,不近近卫文麿清楚的知道,当年他们所谓的亲日,更多的是时势所迫罢了。

“总长阁下,你我东亚两国,最为邻近,同文同种,今暂时相争,总以永好为事。如寻仇不已,则有害于华者,也未必于有益贵国也。试观欧洲各国,练兵虽强,不轻起衅,我日中既在同洲,亦当效法欧洲。如我两国使臣彼此深知此意,应力维亚洲大局,永结和好,庶我亚洲黄种之民,不为欧洲白种之民所侵蚀。”

望着面带诚恳之色的近卫,顾维钧的脑海中浮现出两年前日本前外相本野在巴黎的那种趾高气扬,以及多少年来中国在面对的日本的步步进逼时的那种忍气吞声,此时顾维钧的心中满是冷笑,如果没有战场上的胜利,或许他们根本不可能如此“温顺”,不过在表面上顾维钧依然带着那种职业式的微笑。

“八年前,贵国驻华前公使日置益在向我国递交旨在灭亡我国的《二十一条》时,曾言坦言“当一个珠宝店着了大火的时候,要住在珠宝店附近的邻居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然贵国的在中国想做的可不仅仅只是有拿几个珠宝那么简单,而是想把整珠宝店据为已有。我想如果贵国如果在8年前就意识到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应力维亚洲大局,永结和平,庶我亚洲黄种之民,不为欧洲白种之民所侵蚀,或许我们之间的这场夺去百万人生命的战争根本不会爆发!”

依如过去的每一次谈判一样,顾维钧依然表现出了恢弘的气度,做为胜利者,顾维钧并没有像当年巴黎和会时,英法外交官那般,试图在的谈判桌对准战败国德国等国进行冷嘲热讽,毕竟这并不是举行谈判的目的。

顾维钧的话在近卫文麿的耳中显得如此的刺耳,八年河东、八年河西,八年前,谁能够想到如日中天的帝国会蒙受止等屈辱?

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其间的酸楚恐怕只有代表日本前往中国的近卫文麿等人方能体会,原本近卫文麿试图用高谈阔论的方式,掩盖战败者的屈辱,而现在……

所谓的第一轮非正式谈判,无非不过是只是胜利者与战败者的一次会面而已,双方并没有就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展开会谈。

6月21日,作为日本帝国首席代表的近卫文麿对中国在《新加坡媾和方案》中提出的条件表示异议,认为中国的条件过于苛刻,如果对待战败国一般,断难全部结束,而与会的英、法、美三国几样不赞同中国提出的媾和方案,显然无论是近卫文麿或许英、法、美三国,都不认为日本现在已经是战败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