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卷大时代 第329章 台湾上 求月票(2/6)

们祈祷着。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舰队继续前行,穿越一片平静的水域,风速为每小时10~16海里。在颠簸而满载的船上,许多士兵和水手因晕船而疲惫。但几乎没有任何人会抱怨什么,即便是那些早就厌倦了晕船的陆军官兵们也是此时。

此时他们在甲板上和舱房里静静的擦拭自己的武器,接受指示并第一次确切知晓了他们的登陆地点。此后,在大部分时间里,挤在商船甲板上的士兵们站着甲板瞭望大海,时而交谈并思索着着什么,他们的神情非常自然,似乎根本不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担心什么,只是静静的等待着。

舰队破浪前行,船只闪动信号,互相致意。扫雷艇以及反潜艇先于部队运输船,以防止日军海军在海峡内布雷伤害到舰队。舰队在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的掩护下,没有遭到德国潜水艇和鱼雷艇的袭击,当夜幕完降临之后,商船和登陆舰甲板上的士兵开始在依次返回已经呆了一天一夜舱室。

相比于登陆舰上的舱室,这些商船改造的运兵船的舱室,对于每一名陆军士兵而言,都几乎像是恶梦,其中一个货舱内被改造成条件良好的军官居住舱,里面还有医疗室、手术室、食堂和禁闭室,至于军士和士兵们居住在面积较大的舱室,睡的是五层的帆布通铺,每层并排睡三个人,因为大多数陆军士兵从来没出过海,当商船出海后,原本带着尿臊味、汗臭和脚臭味的舱室里又多了呕吐物的臭味和酸味,而军官们对于这种环境显然很满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对士兵们而言,在这样的船上航行12至13个小时之后,一但接到命令上岸之后,他们会像老虎一样急不可耐的冲上瘫头,即便是面前有100万日本兵,他们也不会再回到船上。”恶劣的居住环境会让这些士兵对将来艰苦的作战环境提前有心理准备。

“保持航速10节!”

将手中的望远镜放下后,看起不过才二十一、二岁的“新富号”船长扭头对身边的大副吩咐道,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商船上,船长和水手都是同样的年青,共和六年之前,尽管在中国和外国商船上拥有1。1万名中国籍商船海员,但是却没有一名中国籍船长,国内实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兴盛,让中国的商船队以突然膨胀爆发的方式发展,海员的短缺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弥补海员短缺现象,甚至于连那些年过70的老水手,都被拉回了船队。同时远洋航运集团开始通过短期培训的方式培训了数万名海员进入商船队工作。

但大量的船长依然是外国人,共和六年十月,已经停办的中国唯一的一所航海高等学府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在停办两年后,由中华远洋运输集团接手重办,学校除聘海军上将萨镇冰为校长外,还聘请了上百名外籍教师,学校的管理方式仿照葫芦岛海警学校,在学校中混杂培训商船的航海官员以及甲板和官员。

与存在宾兵鸿沟的海军不同,有丰富航海经验的商船水手可以通过教育成为商船官员甚至于船长,为了加快培训速度,将过去的原本的三年学制,改为两年,即便如此,航运公司和后来的国家海事委员会仍然觉得培训期过长,此后的几年中不断缩短课程,这导致一大批年青的出奇的人成为船长,甚至出现了十九岁船长以及16岁轮机官的这样的年青商船官员,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船运公司已经拥有175万吨商船和4。5万名船员,90%的商船官员都是中国人。

5月2日凌晨四时十分,当第三集团军的士兵们在商船运兵船狭窄充满臭味的舱室内沉睡时,福建的22个空军野战机场内,空降部队利用最后的几个小时进行必要的准备。他们写好了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