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卷大时代 第250章 盘点 求月票!(2/6)

多宜善。但是,岁入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政府想尽量扩大岁入,而现实中存在诸多限制政府汲取财政资源能力的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省及省以下)之间围绕财力分配的政治斗争从未间歇过,在全世界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已经养成了“自治传统”的国内各省,如果收回军权是保证国家统一、和平的根本保障,那么收回财权无疑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与未来发展的根本保障。

十九世纪末,清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至多只占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而革命后的北方政府,地方截留超过的7成,中央可谓是穷困莫名。而在历史上,直到北伐成功后的共和十七年,虽经种种努力,南京中央政府的税收也不过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既使加上省及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全部财政收入充其量也达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

可以说无论是清末或是北方政府、南京政府时期,财政收入的不足严重限制了政府推动经济现代化的努力。

而在短短几年内,由自己的中央政权就能使这种局面一举改观,不能不称作一种奇迹。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比较,目前中央政府财政在资源配置和分配中的作用也显得十分突出。

强有力的汲取财源能力使政府得以加快资金形成速度,并将资源集中用于自己认为急需的产业和地区,而现在相对良好的财政收入则是未来的国家工业发展的保障。

“至少有26亿是西北的贡献的!”

一名西北籍国会议员在心中的自语着。

西北省一省贡献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之半,在国内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共和八年一月至少十二月,我国钢铁产量为360万吨,其中钢材的为110万吨,粗钢110万吨,铁140万吨!相比上年增长32。5%!各类机加机床7。516万台,相比去年增长21。1%。机动车辆产量8。85万辆(包括货运三轮车、摩托车),相比上年增长44。6%,新造百吨级以上铁壳机动船泊78。5万吨,相比上年增长21。5%。煤矿产量为3515万吨,相比上年增长27。8%。石油产量138。5万吨,相比上年增长378。7%。……”

尽管这些数字在座的议员和记者都通过各个渠道早已获知,但是当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从司马的唇间吐出,传入他们的耳内的时候,他们仍然忍不住激动的鼓起掌来,这些数字看似并不代表什么,但任何都知道其间的份量,这些数字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多少代中国人的梦想。

尽管这些数字或许不及世界四大列强的产量的零头,但国人却明白,这一些仅只是开始,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或许不久之后,中国也将真正挤身工业强国之列,用报纸上的话说,现在的中国只是“工业后进国”,距离工业强国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交通方面,共和八年全国累计新建准轨铁路3418。5公里,在建铁路4156公里。新建三级柏油公路27。8万公里,渣土公路135万公里。新建沿海港口21处,扩建海港13处。……”

在司马发表报告的过程中多次被有些激动的议员用掌声打断,无分党属、派别,此时的两院议员们只是在尽着一个共和公民之责,在分享着共和国成就时以鼓声回报。

当他们为共和国一年修建了满清十余年之功方才修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