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卷大时代 第104章 袭击求票!(2/6)

低温症、冻伤随时都有可能夺战士们的生命,尤其是在暴风雪来的时候,有时甚至于只需要几十分钟最长也不过几个小时。

在大雪覆盖的外兴安岭的山脉上寻找宿营地非常简单,尤其是对与这种接受过山地和极地作战的士兵而言,雪坑和岩坑很易辨认。像山腰处分散的被大雪覆盖的针叶林中,在那些针叶树的枝条下就有可能有天然的坑洞,竟然不那么容易辨别。

一般情况下在稍大一些的树木树干四周可能会有空隙,在大树的某个枝条下也可能有个坑洞。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在背风处的枝条下面用硬物挖一挖,确认是否有坑洞,然后直接利用雪坑就可以作为一个防寒、防风的宿营地。

张云亮和几名战士在一棵至少有百年树龄针叶树下找到了一面积有五、六平方大雪坑,足够四、五个人在其中宿营,于是便立即钻了进去,一钻入雪坑之中,原本刺骨的寒意便开始慢慢的消除,而用工兵铲休整着雪坑,不一会便整出了一个规整的雪坑,对此每个人都早已是轻车熟路,他们曾在大兴安岭、蒙北、外贝加尔接受过极地作战训练。

“呼!”

检查完二十几外宿营地和十几外暗哨之后,张云亮才顶着暴风雪返回自己的宿营的雪坑之中,一进入雪坑,用雪块堵上入口,拍去了防寒服上的雪花后,便脱掉厚实的手套,将罩着手的毛冷袖缩入袖内,然后冲着手吐了口气搓搓手以让自己感觉暖和一些,随后又搓揉面部皮肤以防形成僵硬红斑。

按照过去在接受极地作战训练时,教官们的话说在遮风挡雪的雪坑内都无论外界温度多低,雪坑的室温不会低于零下10c,而只需点上一支蜡烛,就可使室温再升高4c。对于敌区作战的张云亮带领的分队而言,显然没有这个条件。但是外兴安岭常内的驯鹿和其它动物的油脂却是用来作饭和取暖的最好的燃料,雪坑内几个简易的炊架下燃烧着的油脂块,使得原本都有些颤抖的张云亮,不一会儿便感觉到了热意,于是便去掉了防寒服的绵羊皮胆风帽,同时拉下了防寒服的拉链。

西北的防寒服是早在共和六年年初的时候,就由西北联勤处参考外国“防寒服”设计制造,实际上他的原型是二战时美军的n-3防寒服,派克式大衣设计能将大腿以上的部位严密的包裹起来,防风防水的涂胶斜条纹布面料,填充着特制的保暖棉织物,择羊绒的风帽上还挂了一个狗毛外圈。

在这个时代西北冬天的温度底达零下三十度甚至四十余度,所以除了大衣之外为了支持西北军冬季作战,所以装备一种防寒服就成了必然,当初在选择防寒服的时候,司马选择了n-3防寒服这种在美军中服役了60年的防寒效果非常出色的防寒服。

这种美军二战时为阿拉斯加美军研制的防寒服非常适应从西北到西伯利亚的极地低温,现在这种防寒服已经是西北军的制式装备。在后世时,司马曾听过“在俄国打仗,最大的敌人就是他的冬天!”,为了克服西伯利亚冬天对西北的影响,大量取自后世的防寒服、防寒靴、极地睡袋、高热量食品、取暖汽灯等各种各样的防寒装备的使用,甚至使西北军比土生土长的俄国人更适合西伯利亚寒冬的作战环境,这或许就是技术的力量。

“云亮,喝口热汤吧!”

身为副队长的杨晨拿着一个饭盒递给了张云亮,然后接着在地图上查找着最佳的路线,并计算着目标距离和所需要的时间。

“嗯!”

尽管饭盒里的驯鹿肉汤没有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