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卷大时代 第60章 啊!海军!求票中!(1/7)

(因为本周周末是母亲节的原因,因而无语很难保证能够实现加更,只能说尽力而为,如果无语周末让大家失望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毕竟每年只有这么一天!在这里无语向一直支持着小市民的大大们先赔个不是!呵呵!)

海洋!海军!

在共和六年的中国,甚至于百年后的中国,只要提到这两个名字,热血未尽的国人们所联想到到的就是耻辱和悲痛。1840年满清闭关锁国的大门被从海上驶来的英国舰队打开,从那时起,从海洋掀开了中国近代史让人倍觉耻辱的一页。

从那一天起,无数仁人志士就高声呼吁巩固海防、建立海军,在隆隆的火炮声中,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满清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满清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

在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到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从那天起,中国近代海军开始走上了正轨。

时间过了整整十三年,1888年12月17日,在旌旗飘扬的刘公岛上,满清正式宣告北洋水师成立,同日由刘步蟾等将领参与制定的《北洋水师章程》也由满清颁布施行。中国人再次拥有了一支近代海军。

在北洋成军六年后,随着大东沟的那场海战硝烟的散尽,这支寄托了国人厚望的舰队战败了,尽管在战斗中舰队的水兵和军官用底劣、老朽的武器顽强的战斗着。尽管连身为敌人的日本海军也对其表现出了极高的敬意,称“敌军终未升起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当可瞑目海底。”,但随着北洋的覆灭,中国的海魂和自信均毁于那一战,北洋之后无海军。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国虽由君主政体走向共和,但国家本身与周遭的环境并不因政体的改变而有所不同,中国仍然是列强割据势力范围的半殖民地,国家财政依然穷困凋敝。

此时的中国海军舰队的实力以四万五千馀吨排名世界第十六位,将校军官以及水兵不足一万名,中国舰队是以海防炮舰为主,并无战斗舰之类的装备,所以远洋战力比列在中国之後的希腊丹麦等小国还不如。

京城铁狮子胡同1号,北方政府海军部,原和亲王府,清雍正第五子弘昼封和亲王之府邸。共和以后改成了北方政府海军部,正是这里管理着那支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建立的民国海军,一支被列强大多数沿海良港,被挤到一个烟台港的弱小的海军。

望着这座欧式建筑风格的海军部和它灰色的砖墙,沈鸿烈不禁有些感慨万千,对于这里沈鸿烈并不陌生,自日本海军学校留学归来后,从共和三年起,沈鸿烈在这座建筑中的参谋部五处工作了整整三年,直到共和五年,派任赴欧洲观战团海军武官,随英国舰队参加对德作战。

“成章!不!沈校长!您怎么得空从您那铁葫芦港里来这啊!”

就在沈鸿烈感慨万千时,突然之间在沈鸿烈身后传来了带着闽省口音的招呼声,招呼声中带着戏谑的意味。在这里听到闽省口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