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卷新时代 第396章 悲喜交集!新书求支(2/7)

6层楼房的“后羿-10号火箭”沿着轨道缓缓进入的发射场,来自全世界三十二个国家的新闻记者、科学家们无不注视着这枚巨大的火箭,嫦娥登月计划开展八年后,终于在今天,最后一刻到了。

此时整个世界超过二十五亿人都在通过卫星转播的方式收看着安澜发射中心的画面,既便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南北美国对峙的前沿战壕里,美国士兵们同样围在电视机前,睁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那巨大的火箭。

此时,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同样身为“嫦娥计划”负责人之一的钱学森朝着冯?布劳恩看了眼,可以看到他的神情有些紧张。

“紧张吗?”

冯?布劳恩点头笑了,笑时朝着自己的同僚们看去,参与“嫦娥计划”的104名德裔专家和386名中国专家都站在这个房间里,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整个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

冯?布劳恩说出了自己担心的理由,他甚至知道,国务总理罗臣伯的已经准备了两件发言稿,一份是成功的,一份是失败的。

“全世界二十五亿人甚至可能有三十亿人,在注视着这次发射!”

这个数字让钱学森明白,换做任何人都会紧张,在北澳的一座天文台甚至将会作为信号中转中心,接收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发回的信号,并把信号输送到安澜的任务控制中心。同时由安澜向全世界转播。

“我们努力了八年,花费了615亿华元,现在,就像中国人常说的那样,十年寒窗,是赶考的时候了!”

冯?布劳恩笑了一下,然后朝着任务控制中心走去。在过去的八年之中,尽管失败、事故、苛责接连不断,但中国太空总署和两任政府支持“嫦娥”计划的决心从未动摇过,全世界都在看着这里,等着这里给出一张合格的答卷。

7月16日,凌晨0时15分,五名宇航员开始进入太空舱,倒计时开始。在沿着通道进入太空舱前,穿着太空服施逸文手指朝着月球瞄了一下,然后会心的一笑,要飞向月球了。

“少校!”

一旁的协助人员轻声提醒了一句,施逸文笑了笑,继续朝前走着。

在太空舱门关闭的那一刻,一直坐在电视机前的罗臣伯感觉自己的心脏似乎猛的跳了一下,“嫦娥计划”是唯一一个历经两任总理,而未来受到任何影响的计划,一次次的失败与努力,在今天就要最后检验了。

“希望能够成功吧!”

直到现在,罗臣伯才能体会,为什么先生在第一个太空人上空之后,会向舟冠升提出“飞向月球”的请求,登月计划的决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任何计划都不能相比的。

就科研而言,“嫦娥登月”计划的出现与实施,在此后的八年间催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高性能电子计算机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群体,并衍生出了包括航空航天、军事、通信、材料、医疗卫生、计算机及其它方面科技的3000多项应用技术成果,带动了整个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繁荣。

从经济上看,虽然整个计划持续八年,耗资达615亿华元,但投入产出比却高达为1︰14,并推动了从医药到金属制造业等几十种行业的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