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群雄聚集(2/3)

想过先曹操之前来行此事,为此他找来荀攸陈群,仔细商量,但考虑到自己名气不如曹操响亮,与各地诸侯交情一般,如袁绍袁术等辈未必会来,如果刘贞自发矫诏,而群侯不来,自讨其辱。所以这事也就这么搁置下了。

这几日各地传来消息,曹操矫诏一出,各地诸侯纷纷而往。最先动身的就是刘贞隔壁的袁绍,袁绍自离京之后,就到了渤海,他自领了渤海太守。本来渤海兵多将不多,但自从袁绍到来之后,各地豪杰也是纷纷来投,其中武有高览,鞠义,俱是能战之将,除此之外还有颜良文丑,颜良文丑在袁绍来之前就在渤海扎下了根脚,原渤海太守见其勇力,早将他二人收入军中,只是一直以来职位不显,只为普通将校,到袁绍来了之后,他见此二人雄壮威武,亲试其武艺,擢为上将,但有不服者,皆被他二人打败,自此也算是在袁绍军中站住了脚。文则有田丰、审配、逢纪、许攸。此四人皆为有谋之士。是以在听闻曹操之事后,袁绍立刻率军前往会盟,一次性调兵三万,前往陈留。

除了袁绍之外,他的弟弟袁术同样率军前来,袁术比袁绍离开洛阳的时间还早一些,不过他不是去的渤海,而是去的南阳,南阳是大城,规模比渤海还要大上许多,兵将数量亦不比袁绍少。在接到曹操檄文之后,他也亲率三万士卒赶往洛阳。

袁氏两兄弟实力相对雄厚,其余如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阳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北海太守孔融等十几路诸侯,多的带兵三万余,少的带兵数千,尽投洛阳而去。

此时的刘贞也响应号召,打的却是河间王刘协的名头,他亲领骑步军八千前往洛阳。这八千人由关羽张飞统领,其中三千轻骑由张飞统领,五千步卒由关羽统领,河间新军一个也没来。待他到时,曹操亲往迎接,各路军马已然到齐,各自安营扎寨,营地连绵二百余里,从陈留到中牟甚至要荣阳都有诸侯驻扎。人皆到齐,曹操杀牛宰羊大会诸侯,共商进兵之策。河内太守王匡出列说道:“今聚义讨贼,必立盟主,统一调配,方可进军。”众皆以为然。

此时军中若论大义,当以河间王刘协为号,然刘协只挂虚名,领军之人实乃刘贞,刘贞虽冒起速度很快,但也就这三五年才有些名气,十几路诸侯与之相交的也只有寥寥数人,相比之下尚不如陶谦等老一辈的名将。所以要以刘贞为盟主,几不可能,也没人提议。在场之人若论名气,当数袁绍、曹操。所以众人都将目光转移至两人身上。

济北相与曹操交好,他也深知袁绍为人,若以袁绍为首,只怕此事难成,但是袁绍名声比之曹操有过之而不无及,是以他抢先而出说道:“此次各路军侯能齐聚于此,共商讨贼,皆赖孟德之力也,吾以为,当以孟德为盟主。”

曹操连忙起身推辞,说道:“操能力有限,恐有负所托。本初兄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又是名相之后,可为盟主!”

袁绍闻言也待推迟,但拥立者甚众,只得为之。次日建坛拜盟,袁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人神共戮。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言毕,歃血!

袁绍下得坛来,众人相扶升账而坐,两边依爵位年齿,分列而坐。因兵力不同,实力不同,官位不同,在坐诸人之间还有些嫌隙,曹操见状起身说道:“今盟主以立,各有听调,勿以强弱为较。”袁绍也跟着说道:“绍虽不才,然既以被众位推为盟主,必定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各位宜听调配,勿得违规。”众皆应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