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章 我是刘尚(2/3)

武将,能与五虎将比肩的东吴支柱!现在,他正一脸关心的询问自己的伤势,这份殊荣,这份激动,刘尚都有了唱歌的冲动,虽然他从来没有唱过歌。&l;/br&g;

太史慈眼中担忧之色一闪而逝,刘尚的态度过于怪异,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害怕刘尚落下了什么病根,“三公子,你没事吧,哪里还不舒服,慈马上叫大夫过来。”&l;/br&g;

“咳,不用了,尚身体已然无恙,多谢太史将军救命之恩!”刘尚退后一步,躬身施礼道。&l;/br&g;

太史慈大惊,赶忙让在一边,扶住正在施礼的刘尚道:“三公子严重了,慈乃主公帐下,救助公子不过是分内之事,三公子万万不可行此大礼!”&l;/br&g;

刘尚敛容答道:“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何况子义救我于危难,如此大恩可昭日月,尚区区一礼,恐怕轻慢了将军!”&l;/br&g;

两个刘尚的记忆融合,刘尚也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刘繇不用太史慈为大将,加上兵&l;/br&g;

力分散,被孙策个个击破。牛渚失陷,邸阁钱粮尽为孙策占有,秣陵薛礼,笮融具为孙军所败。刘繇认为曲阿孤城,无法守备,于是弃江南,退保豫章。&l;/br&g;

刘尚本来是和刘繇的家眷一起撤离的,不过经过山野的时候被山贼拦路,经过一番厮杀,刘尚身中流矢生命垂危,又与大部队失散,不得已,刘尚的亲兵听说太史慈在泾县招兵,于是抬着刘尚过来投奔。只是现在此刘尚已非彼刘尚,见到三国中一流大将,当然要做足了功夫笼络其心。&l;/br&g;

见到刘尚语气坚决,太史慈知道他不受这一礼,刘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于是他坦然受了一礼,语气略带温和的问道:“公子可用过早膳?如果没有,末将这就命人准备。泾县残破,孙策大军旦夕将至。听闻主公屯驻彭泽,据有豫章,末将已遣人备好车马,正午时刻公子就可出发前往彭泽与主公相会。”&l;/br&g;

刘尚一惊,看意思太史慈并不打算和他一起撤离,史书上太史慈投降孙策就是在泾县被攻破的时候,他可不能让历史重演,这可是他未来的班底,怎能让孙策染指,于是他急忙问道:“子义不与我同去见父亲吗?”&l;/br&g;

“泾县多山林,乃是江东险要之地,我军新败,不能在此挡住孙策,挫挫孙军的锐气,末将担心孙策会长驱直入,趁势攻取豫章。”太史慈道。&l;/br&g;

“子义此言差矣!”听到太史慈是为了阻止孙策进军才留下来坚守泾县,刘尚不由微微一笑。&l;/br&g;

“哦。难道公子有妙策退敌?”太史慈惊奇的看了一眼刘尚,刘家三兄弟,长子刘基以孝闻名,次子刘铄敏达干练,唯有三子刘尚年方及冠,名声不显,难道他还学过兵法不成?&l;/br&g;

“妙策没有,愚见倒是有那么一点。”刘尚抖擞精神,知道关键时刻到了,要是无法说服太史慈,穿越来遇到的第一个大将就要飞走了。&l;/br&g;

“愿闻其详!”太史慈道。&l;/br&g;

“孙策渡江是以救吴景为名,现在父亲被逐于豫章,秣陵、曲阿尽在他手,唯有泾县未下,一旦泾县落入孙军手,孙策也就失去了继续攻打豫章的借口。毕竟父亲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坚守泾县正是孙策所乐意见到的,这样一来,他就有了继续攻打豫章的借口。”刘尚一边回忆,一边说道。&l;/br&g;

太史慈脸色凝重,刘尚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谁又能保证孙策夺取了泾县之后会不会在找一个借口继续进攻。&l;/br&g;

刘尚察言观色,颇为了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