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55章 小国战胜大国(下)(2/2)

坏了原本符合德国期望的巴尔干和非洲地区的均势,还使得德国不得不派出部队挽救丢脸的战友,间接导致了兵力的分散及“巴巴罗萨计划”的延迟。

当年希特勒在西班牙内战时助了佛朗哥一臂之力,但是当希特勒希望佛朗哥回报,实施其制定的“非尼克斯计划”,占领直布罗陀海峡掐住英国命脉时,得到的回答却使他失望,可见西班牙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让日本内阁集体下台,不久之后,日本还以颜色,也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将国策在“北进”和“南进”之间选择了后者。

此时德国与日本夹击苏联的局势已经不复存在,隆美尔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因为隆美尔一直全力反对与日本结盟,当上元的隆美尔,直接就拒绝了日本投来的橄榄枝。

3.战争指挥:

德军官兵的作战素质固然是无与伦比,但德军高层的指挥却可以说也是问题重重,现在已经被隆美尔大部分解决。

比如希特勒一手建立的德军最高统帅部和6军总司令部职责范围重叠,权限交叉。它们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隆美尔为此不得不把国防部和三军总司令部全部归于最高统帅部之下,这才解决了指挥机构重叠的问题。

又比如说,历史上希特勒和德军高级将领间常常意见不和,互不信任。希特勒独断专行,过于集权,不把权力下放,越级指挥。不仅在大的战略方向上一意孤行,甚至干涉作战指挥到营连一级,军队无法根据战场情况作出合理处置。德军司令官自嘲道:“没有元的命令,我都不敢把哨兵的岗位从门口移到窗边。”

隆美尔从来都没有越级指挥的习惯,他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升上来的,他深知前线指挥官对越级指挥的反感和厌恶,越级指挥这个弊端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另外,就是要防止德国重蹈覆辙,历史上德军在二战中重大决策错误如下,略举几例:

莫斯科会战,德军败势已成后,希特勒坚决不准撤退,直接导致了大批德军被消灭,大伤元气。德军次年起再也没有起全面进攻的实力,只好实行重点进攻。(。)8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