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57章 计中有计(2/4)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不,一切并不是李衍所想的那样。皇太极乃是一代枭雄,岂会被眼前这么一点点的利益所迷?北京城甚至是大明的江山和那一丁点的财物孰轻孰重他还是很能分辨得出来的,他之所以任由手下军士放肆抢掠而不进攻北京城是有着他自己的考虑的。因为他记得很清楚,当初连挟着土木堡大胜后的瓦剌人都不能一鼓作气取下北京,自己这么点人马,而且是在明朝大军并无多少折损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将大明最坚固,屯兵最多的北京城给取下来的。即便真让自己得逞了,拿下了北京城,以现在手上的数万人马也是守不住的,甚至连带着这里无数的财物离开都做不到,因为大明各地的勤王之师很快就会杀来。他这一次的真正目的依旧是在辽东,不过不是那里的城池和土地,而是那里的人!

皇太极可以大胆地猜想,当辽东的明军在知道京城遇到了自己率兵攻击之后,必然会回军来救,而他们一心救北京势必不会有任何的提防,到时候自己便可在道路之上设下埋伏,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了。他相信李衍所说的大明官军只有辽东之兵可战的话,一旦这支大明最强的军队受到重创,自己想要取下这大明的花花江山就容易得多了。而且重创辽东守军对自己还有着一个好处,本来是孤军的他们一旦能打通了辽东的道路,就能进退自如,这对保存自己的力量还是很有利的。

但是这想法皇太极却并没有说与李衍听,他看得出来,这个为自己提出如此妙计的汉人并不是真心帮着自己的,他只是想借自己的手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已,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个人还会成为大金的祸患,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跟他明言呢?就让他认为大金是如此短视吧。

不过这并不是说他就会放过不打北京,北京城作为大明的都城,除了里面有着让金国人人垂涎的庞大财富之外,更是象征着大明的一个重要城池。若是真能取下了它,甚至不用真个拿下它,只是围得里面的人动弹不得,对明国的打击,以及对大金士气的振奋也是无法估量的。同时汗位至今尚未稳固下来的皇太极也需要有这种极具轰动效应的大战来使麾下的将士们真正对自己心服,这也是他肯冒险杀到北京城下的一个关键因素。正因为此,皇太极才会定下了一个与前全然不同的计划。

自己信任的几名将领,如阿敏等人已经被皇太极暗中派出埋伏在了辽东往北京去的必经之路上了,只要辽东的人马一来,就会被迎头痛击,而京城这边,当周围的县城尽被所破之后,自己也将带兵攻城,迫使辽东的守军更急地赶来送死!可是现实却有些让他失望,显然明军的情报得的很快,在自己真个收束了人马准备继续南下的时候,那些小城已经空无一人,根本不给金人杀人立威的机会了。如此一来,金军只有全力直冲北京城,以给大明其他各地一种京城岌岌可危的感觉。

辽东,山海关。赵率教在堂上来回走动了半天之后,终于一顿足道:“顾不了这么多了!建奴竟从他处突入我大明腹地,兵锋更是直指我北京城,我们不能不救。”在半日前他得知了金人突然从北边的遵化攻入中原的坏消息,这让山海关中的将士们全都震惊不已,大家也都分成了两种意见,有支持出兵回救的,也有支持等着进一步消息传来的。在听了各人的陈述之后,作为山海关总兵的赵率教终于做下了这个决定。

“可是将军,如今袁大人尚未传来军令,您若是擅自不顾山海关要地而去的话……”虽然许多人都认为该出兵救京城,可有那清楚赵、袁二人矛盾的人还是小心地提醒道。的确若是被袁崇焕抓到这个借口的话,赵率教着实会有些麻烦。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守在山海关里做什么?若是京城真被金人所破,我们守住了整个辽东也得物无所用。不必再多言了,我意已决!来人,传我之命,命山海关上下留三千人守关,其他一万人马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