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七章 至正型元青花(3/4)

道:“这是如意云头纹,是灵芝如意头……”

等他说完,关兴权就明白了是为什么:元代青花瓷器里的官窑器和民窑器仅能从纹饰上加以区分,同工艺水准、青料类型就没关系,器物底部也没有“款识区别”。

原因是从元延祐元年(1314年)开始,元庭明确规定:双角五爪龙纹及麒麟、鸾凤、白兔、灵芝等图案,臣、庶不得使用!

谁用谁杀头!

至于那个“等”是啥意思,大概就和“其它违反本规定的其它情况”、“最终解释权归所有”一个德行。

就是这条规定的原因,凡是有禁用纹饰的元代青花器,不是官窑自个烧,也是民窑受命生产的官窑器。但不画这些纹饰的元青花瓷中,也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官窑器。

这就麻烦了,因为“有”是官窑,“没有”它未必不是官窑,后者情况要是出现,除了“烂货”,就得靠猜!

更有意思的是:五爪龙皇家专用,那爪少一点呢?

换在明朝和辫子朝,“少点的”大概能算“蟒、蛟”,臣能用,比如王爷们,但草民们估计用不了。

但元代不是:来个元青花龙纹大罐,一看四爪的。

高兴吧?

高兴!

龙哦,妥妥的官窑……

错了,不妥,有毛病!

元青花中的三爪、四爪龙纹,还有制作较粗的器物,那基本为臣、庶所用的民窑产品。

元代瓷器上,三爪、四爪龙满天飞,飞来飞去飞进百姓家。

一般概念里民窑总比官窑多,要是以为所有的元青花都是天价,那就错得离谱了!

但只要做工好,就算是国产青料,几十万一件那也是起步价。

当然,相对于被炒上天的“至正型”,国产青料元青花在价钱上还是有点差距的。

不是太多不值钱,而是在张楠重生前,那些炒家大概还没来得及去炒元代国产青:再说也不好炒,没货呀!

除了些看着不上档次的小器型、粗制滥造货色,完好、上档次的国产青元青花器,甚至可能比“至正型”还少!

看着都不上档次,那再怎么炒,那也是上不去滴!

而上档次的……

不是在华夏国内的一些博物馆,就是在你都想到的人手里,反正国外就基本没有,因为当初就没出口。

张楠上辈子有个本地藏友,比自个大个十多岁,连他儿子和自个也是好朋友,和那个卖黄沙的操老板一个镇子人,从80年代初就开始小打小闹搞收藏。

后来也搞过沙场,还办有机械工厂,生意越做越大,资金实力雄厚:特别喜欢瓷器,人又豪爽,比张楠的手笔大的多,连外省的文物贩子都会主动送货上门。

本地政府都消他能开民营博物馆,虽然最后因为资金等原因没开成,但也能算是江南省收藏届的一块牌子。

张楠去过他家几回,知道人家的藏品有多丰厚:家里前后两幢老大的四层楼,每幢每层不会少于200个平方:其中一幢不住人,从地下室到顶楼,堆满了藏品。

是堆,不是摆放。

各品种银元分类用竹筐子装,上头都积了厚厚一层灰;别人某个品种的瓷器论个,人家论房间!

连楼梯上,那都是每个台阶的一侧堆满了一摞摞的清代盘碗:没办法,实在太多,没地方搁呀。

现在张楠财大气粗,收藏古董有时会玩“不讲理的批量”,都可能是潜意识里学的:人家几十年的时间积存,生意上赚的钱有一大半成了藏品。

当初《寻宝》到剡县,宣传部领导和文管会主任陪着京城来的专家、摄制组去那位家里,展示一下剡县民间收藏的实力。

电视那是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