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六章 海捞瓷,就这命!(2/4)

子在干,最多干上一个小时就得跑到甲板上来用水冲一冲身体,再猛喝老板准备的华夏式笋干菜汤、冰镇酸梅汤和各种饮料——太热!

不仅热,谷壳的防撞性能是好,但粘到浑身汗水的身体上之后,那滋味可不怎么好受。

农民不好当,华夏来的伙计们就当是在老家农忙季节干农活;至于美国伙计,那是脑子里想着那些绿油油的富兰克林,这点苦算啥。

再说有几位本来就是从农场出来的,有一个阿肯色出来伙计,家里就种着近千英亩的水稻。

……

其他人忙,张楠是在享受,项伟荣在甲板东看西瞅,至于关兴权...

关老大闲不住,经过多次潜水练习,这会正在海底下帮着干活。

30米深度,已经难不住他。

项伟荣没兴趣去挑战30米深度这样的准专业潜水深度,虽然70年他参军招兵时,因为属于一级棒的甲级身体,差点被分去当海军的潜水兵。

不宜,不是潜艇兵,是潜水兵,这是不同的。

用他的话是:“年纪大了,能不冒险就不冒险。”

对此张楠深表赞同:其实按照维塔-布鲁诺的说法,张楠经过三五天的培训,这身体潜水30米可能会不怎么适应,但18米内绝对没问题。

还是不试了,小心驶得万年船,年纪大了嘛。

这会看姐夫手里拿着件白色的瓷器走过来:这是刚才最新吊上来的一筐瓷器中的一件。

“是白瓷,还是德化窑的?”

项伟荣将手里的东西递给自家小舅子,张楠接过来:是件有40多公分高的仿高古兽面纹花觚,中间四方体那里各有一面是贴花兽面纹。

典型的象牙白,很难得:清代中后期德化窑白瓷生产已经很少了,大部分窑场都转型烧青花了,这样的白瓷制品能算嘉道年的精品。

张楠拿手上看了看,道:“矮子里边拔高个,这玩意卖个2000美元问题不大,那些盘子、碗也就十几二十美元一件,这东西值钱多了。”

海捞德化窑青花,也就这个价,这还是看在“海捞”的噱头上!

别人买的是具有某件特殊意义事件的纪念品,而非买完全“古董”,不然一个百多年前的克拉克瓷盘还卖不到10美元!

而在华夏国内,道光民窑,这会不少人家里都有,有些保存还比较好。

特别是在农村,因为老房子多,家中储存的也多,过年过节时有些家庭甚至还在用都正常。

嘉道瓷器,这会老百姓眼里都还没到“古董”的层次,最多算个老东西、旧货。

那这些嘉道民窑,这会在华夏国内什么价?

没啥价!

如今华夏玩古董的,就没几个人会玩嘉庆道光年民窑——自家老房子里翻一翻估计都有,大路货,谁玩?

更没人买!

这会少数已经开始走村窜户收购古董的小贩,也就是盯着点银元、极少数官窑瓷、字画和玉器首饰一类物件。

至于嘉道瓷器,除非是花瓶、帽桶一类赏器、陈设器,日用器都没人要。

再过个二三十年情况也一般,就像在2015年左右,一件完好的直径25公分以上大型青花釉里红鲤鱼盘,实际民间古玩店交易价格也就200多,网上卖个五六百。

嘉道民窑,太多了,特别是青花,甚至还不如后来的同治粉彩好卖。

张楠估计这批海捞瓷盘子在西方市场一件能卖个十几美元,已经算很不错了。

记忆里在2001年,35.6万件“泰兴号”沉船上的青花瓷器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240万德国马克,大约相当于1100多万美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