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48节现实和想的不一样,下(3/3)

岳瞅着这位秀才老汉,嘴角微抽搐一下。他眼尖耳聪,远远地也大体了解到这村遇到了什么事。大宋这场大难,闹得差点直接亡国,吓坏了统治者。赵佶这个皇帝即使再任性自大,再急着享受,也没敢立即重开花石纲。下面的文武官员也不敢象以往那样随心所欲残民虐军。天下刚恢复平静,还没真稳当呢。统治者整体正强忍贪婪无耻腐化**在观察形势,在假惺惺努力摆出清正廉明好形象以安稳拉拢天下人心。国家财政也不缺钱粮。这时候朝廷岂敢立即露出贪婪,下了搜刮逼迫百姓的旨意,搞什么剿贼饷。当地官府无疑是无视国家安危,耐不住贪婪,在巧立名目搜刮百姓在国难中趁机白得的民财。交些钱粮的事而已,与满村性命有个屁关系?你们就是不交,在这节骨眼上官府也未必真敢把你们怎么着。可气的是,还满村老小?你这小在哪呢?我这满眼望去,除了看到个流着哈啦子傻笑的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勉强算孩子,哪还有小?满村孩子怕是都打发去帝国吃俺家去了吧。你不知海盗帝国正是俺家的,欺我不知情,扯满村老小加重威力,糊弄谁呀?秀才老汉无疑是个心眼多又自负的,更人老成精,这番开场表演除了没表现出对强者敬畏的卑贱下跪,其它已是唱做俱佳。赵岳有点哭笑不得,也不想管这种闲事。这世间,凡是生命就必定有得必有失。只看周围的广阔田地和村中房舍,这里明显是个怎么也得有三四百户的超大村,可眼前的村民呢,怕是连百户都不到。村中地主保正和退休在老家作威作福养老的乡绅,这两大户都没了,抛下的钱粮不会少了,村户还流失了大半,又会留下不少东西,剩下的这些村民不走,无非一种是象当初的清风寨那些不肯随花荣走的蠢人一样贪婪这的无主财产便宜,或是把孩子、生活负担包袱都丢给帝国,自己留下轻松生活,观望形势,脚踩两只船,两头得好处的。都自觉精明,也确实得到了想得的外财。我不介意你们把孩子都丢给我家养着。帝国有这个实力,也希望孩子们能及早来帝国适应新环境、新体制、新社会氛围,早早接受新价值观和实用的新式教育。可以说,国家负担和麻烦骤然重了数倍,但却是巴不得汉人家的孩子都来帝国,愿意承受这种事。若不然,等三年五载,十年八年,甚至更久,慢慢移民,这波孩子长大,不适应吸收新知识教育,不但耽误了孩子,也耽误了帝国的人才梯次储备和国力发展。同样的,有利,也得面对不利。百姓既然选择留在宋境,占了宋境的便宜,那就得准备承受宋官府的统治欺压与剥削。这事是你们应该早有预料,也早有心理准备怎么应对的。留在宋境对不对,这先撇一边。首先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有句话不是说,自己选择的路,就是跪着也要走完?怎么着,你们拄着暴力家伙还挺得溜直,离跪着走还远着呢,摊上事了,不自己勇敢承受,去面对,想硬把我这不相干的过路的拽进来为你们顶缸?&l;a hrf=&qu;/hl/250/250211/...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