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一四章川督丁宝桢(2/2)

照他的秉性,肯定是一开始就会将沈建章的勾当掐死。

现在沈建章能够在丁宝桢的眼皮底下,逍遥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有什么意外发生。想到了这一点,他立即问道:“丁宝桢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殿下,丁宝桢在一年前生病,已经很少视事,也很少出门,现在督府的政事主要由沈建章等幕僚帮忙处理。而且据我们的人报告,丁宝桢应该命不久矣。”寇诚就是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经过深入调查后,才知道丁宝桢现在的情况的。

丁宝桢到任川督的时候,境内多有少数民族起义,特别是西南的土家族和苗族,西部的藏族,这些少数民族不甘经受清廷的压迫,与清廷早已离心离德,时常起义。丁宝桢也是费尽心力才安抚住这些人,让四川平静了七年。

清廷这些年为了整顿军备,防止南宁继续北上,屡加赋税。特别是在南宁夺走广东这个税赋重地之后,让清廷早已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清廷不得已,只好继续增加赋税,这让好不容易安静了几年的少数民族,又开始了蠢蠢欲动,只是囿于丁宝桢的威名,他们才一直隐忍不发。

丁宝桢也知道如今川内的情况。所以病倒不能视事之后,他一边向清廷奏报,请求尽快派人接替他的位置,一边将自己的情况秘而不发。

然而清廷在接到丁宝桢的奏报之后,却一下子拿不出合适的人选。按理说川督在清廷的所有督抚当中,算是位高权重的了。加上经过丁宝桢的精心治理,四川民富财丰,社会安定,是一个不错的为官之地,现在这个位置有了出缺,应该会是很多人争抢的对象。但是现在这个香饽饽的官位,却成为了清廷的烫手山芋,谁都不愿意到四川当总督。

其实不仅仅是川督,现在与南宁接壤的所有地方的官位,都成了谁也不愿意接手的危险之地。这些地方不仅局势紧张,时不时的有冲突,而且由于是前线,没有多少油水可捞,所以那些脑满肠肥的满清贵族谁也不想来,而在出现两广总督张树声投降事件后,清廷又对汉臣存有芥蒂,不敢再派汉臣来这些地方为官。

要不是实在找不出愿意南下的满族士子,清廷就连丁宝桢这些现任汉臣都会替换掉。如此一来,派遣接替川督的人选就一直拖了下来。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