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1章 钱塘大战(3/8)

些小挫子的身高,这刀的长度和重量几乎是明军常用配刀的两倍,而且可以双手使刀。

明军的单刀只能单手使用,力道、速度、长度都极差甚远,加上日本刀制刀时采用了唐刀的包钢技术,而明军因包钢刀价格昂贵,除了军官,士兵配发的刀只有刀口是包钢,双方实力相当时谁胜谁败可想而知。

今日好巧不巧,碰上了杨凌的亲军,使用的是清一色的全包钢长柄朴刀,刀长一米三,几乎不弱于他们,而使刀的又个个是经过少林寺和锦衣卫中用刀高手指点过的京军精锐。

这些番子根本不理会倭寇的挑衅诱惑,他们的职责是保护杨凌,所以绝不分开,八十人组成的阵形如同一枝利箭,八十柄刀此起彼落,整个刀阵游走不停,在观潮亭前的沙滩上横冲直撞象绞肉机一般,凡是挨上去的立即被乱刀劈死。

有持长刀的倭寇想要以长制短,还不等他靠近,内层的番子已抽出短铳,打了他个满脸开花。这些番子每游走一圈儿,便外层变内层,内层变外层,内层的番子收刀换铳,一边恢复体力,一边装填弹药使用火铳,这一来配备弓箭极少的倭寇就如他们以前屠戳卫所明军一般,完全处于一边倒的挨打状态。饶是悍不畏死的海盗们,也不禁萌生了退意。

此时,杨凌身边二十名神射手也充分发挥了狙击手的作用,他们不慌不忙站在亭顶只注意那些象是倭人首领样的人物,看清楚了便是一箭,失去首领的倭人不止战法大乱,心理上的震慑力更远胜于对死亡的恐惧,不等大首领下令,众倭人已开始渐渐收拢退却。

倭人本来疑心病就重,不止肥前寿疑神疑鬼,就连陈东这个土生土长的海盗看了也暗暗生疑,不知这些官兵是什么来头。肥前寿见那个盐兵队伍中持大刀的文官杀伤力实在骇人,明军又冷箭不断,便招手叫人呈上一柄硬弓,搭箭在弦,暗暗瞄准了闵文建,想有样学样射杀明军将领。

亭上射手见沙滩前已找不到可供射杀的倭寇首领,目标渐渐转移到船上,一个掌班见最后一艘大船上从倭寇围着两人,其中一个正张弓搭箭瞄着盐兵人群,立即唤过一个役长,换下了他手上的百变弓,这种弓并非军中配备,也是锦衣卫专门研究出来的利器。

这种弓可以随时增减弓弦,调整弓的力度,掌班番子换过百变弓来,将弓调成三石的硬弓,搭上一枝雕翎箭,使足了全身力气拉开硬弓,瞄准那名举弓的倭人首领前胸一箭射去。

这三石弓太耗力气,这些人虽说站在亭上不受威胁,二十个人又是窥准了倭人首领才发箭,这时每人也已累的精疲力尽,那名掌班天生神力,这一箭射去,弓也垂在地上,手臂都有些脱力了。

闵文建掌中的刀足足有四十斤重,一抡起来力道就不只一二百斤了,刀势展开借力使力的话可以大省力气,所以为了不拘束手脚,阻碍大刀的使用,他一冲进倭寇群中便和自已手下的盐兵拉开了距离,挥转着在刀游走厮杀,一身官袍早溅满了鲜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肥前寿站在船头,闵文建冲杀不休,又不是有逃跑的倭人来回奔逃,这一箭竟是始终射不出去,掌班番子的箭已射了过来,这一箭本来是射向他左胸,可是箭离弦时微微一颤,箭便失了准头直奔他的肩头。

肥前寿正觉的臂膀无力,猛地一股大力拉扯得他倒退几步,后背砰地一声撞在桅杆上,这时才觉的一阵撕心裂肺的巨痛传来,右肩一枝利箭贯入,自肩后穿出,前胸只余小半截雕翎。

肥前寿痛得啊呀一声大吼,几乎晕了过去。陈东一见大骇,慌忙蹲下了身子,大声吼道:“快,快撤兵!明军早有准备,马上撤兵!”

周围的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