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七章 狄进:论如何拿捏一位宰执(3/4)

自责:“是我排行十七的族弟……唉!我还记得曹枢密当年就是纵容族人,为非作歹,后来才落得那般下场……唉!”

从对方的神态中,夏竦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其实很想听听对方的族弟,到底犯下了什么大错。

不过转念一想,这等族内丑事岂会随便对外人和盘托出,能漏出这个口风,可见自己的前两次举荐,都是收到了效果,才干再是出众,终究还是年轻啊!

当然国朝一向宽容,族人犯错除非是那种谋反之罪,否则很难牵扯到官员,关键还在于后续的处置,夏竦低声道:“那个族弟,你准备怎么办?”

狄进再度迟疑了片刻,低声道:“他有悔过之意,令其回乡,闭门思过……如何?”

这是大族包庇的惯用手段,无论干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是有悔过之意,闭门思过了事,夏竦安心了,脸上却露出为难之色,再度叹了口气:“仕林,你难道没考虑过大义灭亲?”

狄进面孔一下子涨红了:“夏公,他真的罪不至死啊!”

“莫激动!莫激动!”

夏竦抚了抚须,陷入沉思,半晌后又叹了口气,却也不再做出什么保证。

他是要捏住对方的把柄,又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当然不能多言。

狄进则神色不安,思索半晌,压低声音道:“学生一向蒙受夏公爱护,也知报答,刘平为前线大将,学生一定竭力促成!”

“嗯?”

夏竦怔了怔,这才意识到对方居然以启用刘平,作为交换的条件。

不过刘平确实是他之前一力保举的,监察御史里行孙沔和他的关系又颇为隐秘,有些臣子心知肚明,有些则并不知晓孙沔一力抨击刘平,是他所授意。

狄进毕竟刚刚从辽国回来,身边人又涉了案,看来就是不明情况的后者,这倒是阴差阳错了……

夏竦决定纠正对方,语气平和道:“仕林不必如此,老夫绝非因私废公之人!刘平只当是老夫看走了眼,一个连剿灭无忧洞都损兵折将之辈,岂能肩负起国朝对夏用兵的重责?”

狄进道:“那夏公以为,边军之中,哪位统军将领能担当重任,攻入河西之地后,不轻敌冒进呢?”

夏竦淡然道:“这就要看太后与官家的定夺了!”

他不想启用刘平,正如吕夷简当年不希望京师灭门案被破一样,都是不希望自己曾经的过错被反复提及,有损官威,至于去掉刘平这个选择,边军性情沉稳,能肩负起重任的大将,确实也很难定夺,他不愿贸然选择,万一再错了呢?

狄进见状,继续低声道:“夏公放心,此次是我举荐,若是刘平不堪大用,便是我看错了人,若是他真能去了骄狂之心,立克西贼,夏公经略陕西,亦是大功!到时候刘平也对夏公感激涕零,更有不离不弃,反复举荐的轶事,录入史册,岂非一段佳话?”

夏竦闻言目光一动,发现这样确实也能说通,仔细想想,竟有些心动了。

然后他猛地意识到,自己不愿意启用刘平,除了上述的原因外,其实还有一个理由。

狄进举荐了刘平。

他不想在举荐人才方面,都被这小辈比下去。

但现在,狄进终于要被自己拿捏,夏竦的心态顿时又不一样,却也不会贸然答复:“此等家国大事,容老夫好好思量一番!”

“自是如此!”

狄进将话题转回:“我们去见一见杨文才吧!”

相比起这位前途无量的三元魁首的罪责,杨文才屁都不是,连机宜司的权力都不重要,但夏竦又不好扭头就走,只能颔首:“好……唉!我可怜的杨贤侄呐!”

接下来,夏竦见到了萎靡不振,嘴里喃喃念叨的杨文才,又有机宜司和开封府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