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七章 升官!出使!(2/4)

筑堡修寨,安定边防,战略眼光颇佳,也难怪后来将西北边防重任交予这位老臣。

只能说,二十多年的太平岁月,骤然间让这些人面对从小吃着沙子奋勇打仗的李元昊,战术上的失败其实并不奇怪,不能将败者等同于无能。

狄进拜别范雍,走出宫城,迎面就见公孙策和王尧臣正等着自己。

三人相聚:“走!去樊楼为明远接风洗尘!”

进了樊楼包房,丰盛的酒菜很快呈上,公孙策大快朵颐,显然是真饿了,对着美味的佳肴又不免发出感慨:“西北穷苦,羌人凶悍,一辈子恐怕都吃不上这一顿,但一旦战起,他们又是全民皆兵,敢于拼杀的!”

王尧臣早知羌人勇战,却知道一旦开战,看的不仅仅是武力,立刻问道:“夏州发展得如何?”

“谈不上繁荣,但也不算荒凉了,我去之前对那里的印象,是一片不毛之地,实则完全不是那样,不过他们极为依赖我朝的贸易!”

公孙策言简意赅地评价着:“党项李氏所据之地,多瀚海荒漠,既无力耕种,也不擅养殖,羌人既难自给自足,便多用山盐换取我朝的粮食、布匹、瓷器、茶叶,这一旦开战,必须要封禁贸易,打击山盐流通!”

王尧臣对此了解不多,有些诧异:“山盐这么重要?”

公孙策解释:“就是青白盐,边境多称其山盐,比起海盐要好上太多,确是劲敌!”

狄进心想何止是劲敌,宋朝这边的解州盐平均一斤四十多文,西夏的青白盐一斤四文,味道还更好,简直是完暴。

“粮盐铁布畜,乃民生之基,西夏全靠盐业支撑,一旦开战,封禁山盐,其国内自会怨声载道!”

王尧臣恍然:“难怪吕相建言,不让一粒米流出国境,不让一颗青白盐换得口粮,到那时,李氏对党项的统治必定动摇!”

公孙策皱眉:“我却有些担心,太宗朝时,青盐贸易其实已经被禁止过,结果让无法正常贸易的党项各部,团结在了李继迁身边,让他屡败屡战,反倒帮助李氏一统党项……”

83最新地址

狄进开口道:“在羌人一盘散沙的情况下,贸然封禁山盐,确实会让反宋之人借机团结各部,但现在李氏已然壮大,想要遏制其野心,就必须打击西夏的盐业,最好的莫过于攻占盐州,一劳永逸!”

公孙策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李氏在夏州威望如日中天,各部落都拥护李德明的统治,不过也有不少党项人心知与我朝贸易,他们才能丰衣足食,是十分亲宋的!比如卫慕氏,乃是银、夏大族,我到兴州后,基本都是由他们招待,对于使节团上下就极为礼遇恭敬!”

狄进问:“这位卫慕夫人,是什么态度?”

公孙策道:“她对于太后不赐锦缎黛红,显得极为伤心,一再解释,党项李氏绝无反意,愿永为宋臣,我看她所言,倒是情真意切,可惜她做不得李氏父子的主,不然后面也不会遇害!”

狄进目光凝重起来:“卫慕夫人是如何遇害的?”

公孙策沉声道:“中毒身亡,据说是饮了药酒,死状凄惨,但她身边的婢女和侍卫统统消失不见,疑似被灭口,在案发后的第三日,我所居住的房内又有一封密信送至,以汉文写了约见的时辰地点,似是卫慕氏的族人想要告知我什么,但我应约前往,却没有等到任何人,不仅没了线索,第二日就被强行带离了兴州!”

王尧臣颇为佩服,又不由地为其捏着一把汗:“明远,凶手连卫慕氏都敢谋害,你就直接赴约……”

“我带上护卫的,并未大意!”

公孙策道:“卫慕氏在此时遇害,恰恰说明西夏人不准备马上反,也就不敢加害上国使臣,我堂堂正正,何惧之有!”

狄进赞同这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