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三章 国朝的改变,从个人的进步开始!(3/4)

的御前奏对,赵祯对于如今的宰执班底是失望的,或许他也清楚,禁军战力严重下降,是二十多年和平的原因,并不是这群老臣的错,但敌国并没有消亡,面对辽帝御驾亲征的南下威逼时,先帝有寇准,如果轮到自己了,自己又有谁?

“幸好此前辽人的阴谋没有得逞,不然契丹人作势南下,国朝又有多少底气与之抗衡,最后即便不割地,也得增财帛岁币!”

赵祯双拳握起,感到屈辱的同时,脑海中又下意识地浮现出一个人,是他解决了辽国发难,却终究太过年轻,还在馆阁熬资历,不由地发出长长叹息:“仕林,你我都还没有力量改变国朝啊!”

……

“经此一战,禁军的无能暴露无疑,国朝应该有所改变了!”

与此同时,机宜司的三巨头,刘知谦、大荣复和雷濬,齐聚狄家正堂。

三人的表情都很凝重,但相比起一味保守的宰执,想法却激进了许多,大荣复甚至道:“我看败了也不是全无好处,如若不然,朝廷还蒙在鼓里,半点不警惕呢,来日辽国再行兵戈,如何面对?”

刘知谦轻咳一声:“现在京师十分惶恐,百姓原本就对无忧洞畏惧,现在更是闻其色变,必须尽快挽回士气!”

雷濬道:“无忧洞的剿灭不可放松,是得尽快为之,不然四方的江湖人听闻了盗门能抵抗朝廷官兵,都来投奔,鬼市的力量反倒壮大了,到时候就难以遏制了!”

狄进对于三人的态度很是欣慰,如果小败一场,就觉得天塌下来了,那机宜司也不堪大用了,沉声道:“经此胜利,鬼市上下必定骄狂自大,我们可以利用这点,也使一个佯败诱敌之策!”

对于这位有办法,三人毫不意外,满是期待地聆听着。

狄进却站起身来,来到烛台前,轻轻拨弄了一下:“在并州时,我家中并不富裕,晚上用的是油灯,为了保护眼睛,入夜后从来不看书……”

刘知谦和大荣复微怔,不看书还能以十七岁的年龄连中三元,不愧是天纵奇才,但这件事与现在有关系么?

雷濬最是清楚,并州狄氏是寒门,当然由于狄湘灵的能耐,狄进家中依旧是餐餐有肉食,才能养出健壮的体魄,不过相较于地方大族来说,那确实是普通人家,现在忆苦思甜似乎也不合适吧……

三人之中,倒是大荣复经历丰富,反应最快,眉头一动,陡然道:“狄直院之意,是蜡烛?”

“不错!”

狄进微微颔首:“刘提辖此前针对粮草,乱无忧洞贼人之心,无疑是正确的,不过他忽略另外一点,在京师之地,粮食不难积蓄,相比起来,想要囤积另一种珍贵之物,动静会更大!”

蜡烛在汉朝时是绝对的珍稀之物,到了南北朝普遍了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层社会流传,到了唐朝还是贡品,到了如今的宋朝,官家依旧会赐烛,与夏人的边境贸易中,仍然有蜡烛的专门交易。

甚至官员点不点蜡烛,都会被加以比较,比如寇准好奢华,家中专点烛,便被欧阳修视为不良作风,杜衍为人清廉,不燃花烛,通常是点一盏油灯,在微弱的亮光下与来宾相坐清谈,被欧阳修大为称赞。

拿两位宰相用不用蜡烛对比,可见这玩意确实能拿来炫富,狄进更是直接道:“而今京师里面,除了贵人之家能燃烛达旦外,还有一处对于蜡烛的需求量巨大,正是无忧洞!”

刘知谦也反应过来:“是的!他们需要光亮,尤其是那鬼市,交易往来,哪里能缺得了烛火?

“那么一大片区域,用的还不是一般的蜡烛,得是烟气小的白蜡……”

大荣复结合弥勒教祭坛的经验,笃定地道:“在普通人家中,烟气重,大不了开着门窗换气,但无忧洞虽有出气孔,却空气污浊,再加上蜡烛的烟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