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 他真的是一个好人(第一更)(2/3)

真相,老夫已经知晓,颇为震惊,依你看来,这孙姓改为李姓,是不是证实了李遵勖正是养着这些外室和孩子的人?”

狄进很清楚,李遵勖身体再棒,也不至于一下子养四个外室,生十几个孩子,何况郭承庆所言十分明显,参与其中的不止一位,但回答起来却毫不迟疑:“极有可能!”

抓大弃小,既然名册配合,只有一个姓氏,那就顺理成章地盯住一人!

陈尧咨点了点头,沉声道:“用名册标注好,再开坛!”

书吏很快按照位置,将每個人的姓名写下,贴在骨灰坛外。

然后大家就发现,位置很古怪。

放在最前面的并非正妻和嫡子嫡女,而是几名仆从和五郎、六娘子,那些越大的孩子越往后放,妻妾更是搁在最后面。

狄进则看向第一排的正中,不出意外的看到一个名字。

韩幼娘。

“开吧!”

贴好名字后,一众衙役再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骨灰坛开启,拨拉了一下,然后高呼道:“有头骨!里面真的有头骨!”

陈尧咨抚须,神情有几分释然:“无论如何,如此就能给京师百姓以交代了!”

王博洋如蒙大赦,更是掩饰不住地浮现出喜意:“好!太好了!”

吕安道反倒暗暗皱了皱眉,百思不得其解,心中暗道:“难道仕林的分析真相错了?可刚刚陈大府也提到了驸马都尉,证明他心中也是有数的,那为什么头骨会被留下,还供奉起来了?”

狄进则看着那一个个化作白骨,眼眶空空的头颅被取出确定后,重新装回贴了名字的骨灰坛中,默默苦笑:“我也看错人了啊!”

且不说众人的心思,衙役们已经手脚麻利地将所有头骨都整理完毕。

四十个骨灰坛,有五个是空的,或者说是真正的灰土,也不知到底是不是人的骨灰,毕竟没人尝一尝味道对不对……

而三十五颗头颅中,三十四人的姓名可以对上灭门案的孙家上下,仆役名字未变,宅老则由孙老变为李老。

宅老的姓氏可能并不姓李,但这基本明示,此人是李遵勖派来监管上下的,雇佣仆婢由其出面,府中上下一应事务,也是由他掌控,正如公主宅的梁都监一样。

关键是孙洪这个名字却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牛一刀。

陈尧咨也关注到了这个细节:“此人是谁?”

吕安道猜测:“莫不是那位验骨时多处血荫的江湖子?”

“连这个头颅都供在这里么?”陈尧咨不禁为之诧异,转而看向一直于旁边静立默诵佛号的老僧:“三年前供奉这些骨灰盒的人是谁?”

问了两遍,老僧似乎才听见,缓缓地摇了摇头。

王博洋怒声道:“老和尚,你可知包庇案犯,是什么罪名?如果尔等知晓那人的踪迹,却隐瞒不报,整座寺庙都会获罪!”

面对这位的喝问,老僧依旧摇头。

“这老僧年纪太大,恐怕真的记不得了……”

王博洋皱了皱眉头,不问了,陈尧咨则对着左右道:“将孙洪的画像拿过来!”

自从确定孙洪可能未死,府衙就找人在榆林巷中打听,根据左邻右舍提供的描述,大致画了一副孙洪的画像。

与后世的通缉令相比,准确度不会很高,但也有一定的特征,古代通缉犯人,主要是根据年龄、身高、口音和某些具体特征而定,人脸画像不可能太过相似。

不过当孙洪的画像拿过来,王博洋和吕安道看了看,发现是一个脸型方正,较为富态的男子,按照年龄应该五十多岁了,但根据邻居而言,看上去就像四十出头,脸上毫无皱纹,总带着几分和善的笑意。

陈尧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