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科举第一场——国子监发解试(第二更)(2/3)

见他的模样,有些关切,但也没有问出口,以免更增压力。

倒是公孙策自嘲一笑“不瞒仕林,我昨晚没睡好,本以为洒脱,结果还是俗人一个啊!”

狄进道“这很正常,我也十分紧张。”

公孙策没好气地道“前半句我是认可的,但后半句就是瞧不起我的观人之术了,这放眼全场,就仕林你最放松了吧?”

狄进确实也想紧张紧张,可他确实不太紧张,反而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啊!高考!

后世的高考生,身经百战,三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考试已是家常便饭。

这个年代的士子,平日里却是苦读苦读再苦读,十年寒窗,最后只有解试、省试、殿试三场决定命运。

这样的分配,如果是那种死读书,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一上考场不知所措,脑袋里的学识不翼而飞,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请访问最新地址

公孙策的表现算是很好了,毕竟跟死人打交道的破案更能锻炼心智,心理素质绝对是上层。

再看周围不少学子,身子都在微微发抖,连考卷试题都没看到呢,脸上就隐隐露出崩溃之色。

狄进并不嘲笑他们,倒也观察了一番。

不远处的王尧臣脸色也不是很好看,显然做不到心平气和;

文彦博则是不停走动,似在缓解压力;

倒是三人中年纪最小的韩琦表现沉稳,站着一动不动,单从神情来看十分沉着,只是眼神略微有些呆痴。

对于很多学子来说,等待的时间极为漫长,又好似恍恍惚惚就过去了,五更鼓响。

“咚咚咚——”

国子监的门缓缓打开,负责考务的吏胥,早就列队完毕,每人手里高举着牌子,大声道“照你们的名状,找到相应的考务,列队站好,一刻钟后,依次进场!”

众学子乱糟糟地排好队,开始对照名册。

国子监这方面倒还好,互相知根知底,都是熟人,但地方上,就要严格盘查考生了,姓名、籍贯、年龄,相貌等等,以防有人替考。

每年都会出现类似的事情,即便五人联名保举,也避免不了有人铤而走险。

待所有人验明正身,就是搜取小抄夹带,检查随身物品,然后去祭拜孔圣雕像。

一通麻木的流程走完,试题终于开封。

不知是不是国子监格外特殊,狄进发现,这里的考卷确实不同,用精致的绫布裹着,贴着封条。

在众多考生的注视下,卷筒打开,决定命运的考题,终于被取了出来,然后有文书开始誊抄,学子们则分别被引入了不同的考场。

公孙策和狄进不在一个考场,互道祝福后,各自跟着引路的人员,走向自己的位置。

“还行!”

狄进发现,相比起后世明清时期蜂窝似的号房,狭小到考生身体不好的能死在里面,宋朝对于考生的待遇要好不少。

当然这也可能与国子监的环境有关,如果狄进还是在并州应试,就不见得有这样好的考场环境了,如果再是什么偏远地区,那就更别提。

而他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放下考箱,从中拿出准备的早饭,开始吃了起来。

再不吃,会冷的。

监考人员路过,都不禁侧目。

这架势……考场老油条啊!

但看年纪又不像,最多考过一次解试的模样,真是奇怪!

说实话,真正考过多次的,也不见得不紧张,正如高考复读一样,第二次考时没准比第一次还慌,压力翻倍。

所以狄进怀疑柳永一次次考,除了所传仁宗不喜欢他的词赋风格,故意点评不让他过外,临场发挥很可能也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