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九章 管一管不平事,帮一帮可怜人(第一更!)(2/3)

好的日子,终究还是要靠朝廷和官员。

狄湘灵以前或许懒得考虑那么多,但现在杀意毕露后,又转过头来“六哥儿,原来家中为你取字仕林,一心入仕,我还有些不以为然,现在倒是觉得,以你的才能和手段,来日定可以当一个压制那群权贵狗官的人!”

“确实!”

狄进并不自谦,点了点头,走上去,与她并肩而立,看向窗外的京师“破案缉凶的难度再大,终究不如从根源里杜绝这类案件发生,或许终结罪恶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事情,但有许多人在默默努力,世间会渐渐变得不同!”

说到这里,狄进看向隔壁“如公孙明远,他正是为求真相不顾自身安危的人,亦是我所敬佩的人物,但世上与我最亲近的,自然是姐姐,有姐姐继续助我一臂之力,我才更有信心,成为一个不必委曲求全,放心揭露真相的神探啊!”

狄湘灵涌起被需要的感觉,眼睁睁看着胡娘子**的挫败感消去,胸中的戾气平息了许多,终于抚掌一笑“那是当然!我们姐弟合力,好好管一管这些不平事,帮一帮更多的可怜人!”

……

“老身外族庸劣失德,犯此重恶,实在愧与诸卿议论此事,未免国朝蒙羞,当夺老身兄长太尉之职,罢一切封赏,刘氏贬黜出京,永不再用!”

请访问最新地址

“不可!刘氏一案,乃教化亏败,臣等亦有罪,圣人实在无需自责!”

赵祯坐在御座上,着绛纱袍,戴通天冠,加白罗方心曲领,努力扮出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帝王威严,实则有些怔然地聆听着大娘娘与群臣争吵。

就在刚刚,太后刘娥提议收回刘美的一切追赏,并将刘氏贬黜出京,遭到群臣激烈反对。

首相王曾强烈反对,次相曹利用也不轻不重地说了几句,参知政事吕夷简、枢密副使晏殊皆出言反对,讲明群臣也有过错,未能延续当年刘太尉在世时对家族的教导,以致于出了此等人伦逆案。

赵祯很不理解。

如果大娘娘要保刘家,群臣要对刘家严惩,那是正常,现在为什么反过来了呢?

大娘娘半点不袒护自己的外族,反倒是群臣要袒护刘家,不能惩罚过甚……

首相王曾在唇枪舌剑之中,看了这位小皇帝一眼,心中暗叹。

正是对方的不理解,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先帝去时,官家尚在幼冲,先帝遗命太后辅政,从那时起,大宋的君上,就是太后爱护辅佐的官家,也从那时起,太后与官家母慈子孝,为社稷尽心尽力,两者的利益牢不可分,共同代表着皇权。

但群臣也有制衡太后权力的义务,不让她如前唐武氏那般数度僭越,为所欲为,直至生出非分之想,染指大位,终究大肆提拔奸佞,排除异己,一味固权,以致于边土沦丧,国力衰微。

但也不能将皇权打压太过,以致于出现之前丁谓专权的场面,那同样是提拔奸佞,排除异己,朝野上下乌烟瘴气。

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各走极端是最容易引发矛盾的行为,作为宰执,必须要有这样的觉悟与默契。

而太后敏锐地把握住这一点,反过来将刘氏一免到底,损的其实也就是些许颜面,毕竟刘氏外戚在朝堂上并无势力,真正投靠太后的如枢密使张耆,才是她能够执政染权的关键,而贬了刘氏,接下来提拔亲信时反倒难受阻碍,宰执们正是预见到了这点,不得不出面制止,保持局势的微妙平衡。

当然,这看似是以退为进,实则分寸更难掌握,稍有不慎,刘氏之案真的导致太后威严大损,也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因此双方绵里藏针,以枢密使张耆为首的太后心腹,起初不做声,渐渐的也参与其中,最终当连权知开封府,负责此次查案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