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九章 与岳父宁宗训进行的有关世界未来的谈话(2/4)

秦克一边想着,一边取出一份刚打印出来没多久的厚厚文件道:“有。这是我最近抽空整理团队数据和研究成果写出来的论文,里面详细写了我和青筠有关厄尔尼诺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变化及其未来影响推演》?”宁宗训好奇地接过,一作是秦克、宁青筠、匡松林,二作则有几十人之多,估计秦克将这个厄尔尼诺团队的其余人都列为二作了。

秦克点头道:“是的,这是中文版,还有英文版和德文版。我昨天晚上才写好,今天早上起床后又打印出来检查了一遍,打算待会投稿到《自然》,并上传到ariv上。”

秦克投稿到《自然》而不是《科学》,倒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如果硬要说的话,与《自然》主编理查·劳顿先生的关系还不错应该算是个理由吧?

之前那篇《青柠拓扑超导涡旋态理论模型体系概述》的论文发表在《自然》并作为《自然》的封面文章推荐后,主编理查·劳顿先生就不时发邮件给秦克约稿,还承诺了包括尽可能给予20万美元的稿费与封面文章、编辑重点推荐等条件。

相对而言,《科学》就没这么低资态了,此时秦克自然而言就选择了《自然》。

宁宗训本想说一句这属于领先世界的预测技术了吧,当成论文发出去不要紧吗?

但他想到秦克素有分寸,便没多嘴。

先大概地翻了翻手里的论文,有近90页,想认真读完估计得花上一天时间,而且里面有很多运用数学建模及数据分析方面的内容,光是-方程通解在气候预测上的运用就占了近5页。

宁宗训翻看了十几分钟,很多数学分析的细节他来不及细看直接跳过了,只看里面的要点。

从论文的观点来看,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本身就是大自然多种因素的巧合,既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那便有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同样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大气环流是支配大气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大气环流的变化也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厄尔尼诺的出现,归根到底全球大气能量平衡被打破的结果。

判断是否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关键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是否出现显着增温,而不是所谓的全球气温的上升,春季西风带的加强,跟沃克环流回归点的东移,安第斯山对回归的沃克环流的阻挡这“四个主要过程”,也不是以“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并带动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为暖流”为标志。

宁宗训看得暗暗点头,确实,绝大多数的气象学家都太习惯于将“经验”当成是“必然”了!

厄尔尼诺现象不应该刻板地与东南信风、秘鲁寒流、沃克环流、安第斯山之类绑在一起,而应该直接分析其最本质的现象。

一切可能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显着增温的因素,都会促成厄尔尼诺现象!

而秦克在论文里,就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证明了在太阳黑子异常活跃的情景下,太阳辐射产生了异常变化,地球自转速度与南北极的电磁场产生了微小的变化,而这些微弱的变化,叠加行星运动时引发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天文奇点的到来、地幔膨胀等诸多因素,共同打破了全球大气能量平衡,最终导致了本次的厄尔尼诺现象。

这当中既有外部热量的变化,也有星球内部的热量积聚过剩等因素,才会使得常规的“形成厄尔尼诺四大主要过程”尚未完成,便提前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

宁宗训看罢,久久说不出话,里面数据详实,论证充分,而且运用了多种基于-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