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五章 他和她为人类了解世界的物质本源作出了伟大的贡献!(2/4)

口”应该是排名较往后的,因为它听起来既“不好记”,也很难理解,甚至比“黎曼猜想”还要难理解得多,起码“黎曼猜想”的描述“关于黎曼ζ函数ζ(s)的零点分布的猜想”,多数人即使看不懂也能大概明白,哦,这是与素数分布有关的猜想。

但“杨-米尔斯的存在性和质量缺口”涉及到太多的理论,宇称不守恒、杨-米尔斯理论、杨-米尔斯方程,这些都是什么鬼?存在性和质量缺口又是什么玩意?

相信绝大多数普通人都看不懂听不明白也不感兴趣。

哪怕是学术圈子里的,只要不混数学圈不混物理圈子的,多半也对这个猜想只闻其名不知其意。

但对于数学界、尤其是物理界来说,“杨-米尔斯方程”的意义绝不在“n-s方程”之下!

物理学的终极目标,与数学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大一统”!

物理学家们在“物理学”诞生后,就一直研究各种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并总结出了一堆关于力学、声学、光学、热学、电学之类的定律,时至今日,这样的定律定理数量早已多不胜数,以至于学习物理的人都会被弄得有点头晕眼花,而专业细分领域也越分越细,单是力学,细分领域就超过百个。而前沿的量子力学,其细分方向更是多如牛毛。

很多人在头疼之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如果能用一套最基础的理论来描述所有的已知规律、定理、定律该多好?

这就是物理学家们追逐大一统的初衷,也是终极梦想。

数学与之类似。

纵观物理学与数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也是一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某三国:???(黑人问号脸))。

物理学史上,大家公认的大神几乎都是在“大统一”上留下名字的大牛,比如传闻中的“一牛二爱三麦”。

牛顿以一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把数学引入了自然科学的国度,一举拿下了当时天上和地下所有的力;麦克斯韦以他的方程组,一举统一了电、磁以及光;这两位大神的理论,将所有已知自然现象背后的力都归结为引力和电磁力。

而当爱因斯坦横空出世,用狭义相对论融合了电磁力,又用广义相对论消化了引力,在物理大一统的道理上迈出辉煌的一步。唯一可惜的是,爱因斯坦也未能将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完全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引力和电磁力无缝融合、用一套理论解释全部物理现象。

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物理学家们勐然发现,除了引力和电磁力外,居然还有强力(强相互作用力)以及弱力(弱相互作用力),物理由此进入“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四国鼎立的局面!

这就很让人头疼了,明明都以为只要完成爱因斯坦未竟的伟业,就能完成物理的大一统,谁晓得又杀出了“强力”、“弱力”这两只拦路虎?

物理学家们不得不开始致力于研究强力与弱力,但都没什么大的成果,直到1954年,杨老先生和米尔斯联名发表了伟大的论文《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和《同位旋守恒和一个推广的规范不变性》,宣布了杨-米尔斯理论的诞生。

这是一套非常基础却非常有效的物理理论,它是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为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电磁力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延续并将爱因斯坦的“研究方法”发扬光大,并指导了前沿科学的发展方向。

要知道绝大多数物理理论,都是通过做各种实验,测量各种数据,分析数据里的规律,形成理论,再通过称为“定理定律”数学公式,从数学上完成对理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