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七章 两所顶级学校到底选哪所好?(2/4)

间万物皆流动,宇宙的形成,与湍流分不开,只有理解了湍流,才能真正理解宇宙!

一想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崭新未来,久历风浪如姜为先、郭维阳院士,都难掩心头的激动。

秦克握住宁青筠的小手,笑道:“我俩一定会努力的。”又说起打算招聘匡松林的事。

姜为先摆手道:“这样的小事你们定下来就好。有个擅长气象学的专家在,确实有助于这个极端气候大课题的研究。”

于是匡松林入职一事便这样最终定了下来,秦克又将匡松林写的有关厄尔尼诺现象的报告交给两位老院士一起看看:

“这篇报告有点意思,就是数据来源不充分,数学上的处理也比较一般。我打算等匡松林加入流体力学实验室后,找十几个人与他一起继续完善这份报告,这个课题虽然是研究全球的气候问题,但厄尔尼诺现象也是异常气候,应该可以作为‘全国异常气候数据分析研究课题’的子项目,到时研究经费一并从里面出。您两位觉得如何?”

姜为先和郭维阳一辈子搞科研,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规定极为了解,秦克便先征求他们的意见。

郭维阳笑道:“没问题。我们流体力学实验室在经费审核方面相对宽松些,只要不是挪作他用或者用来买房买车,实验室内部的经费我们都可以自由分配的。”

秦克放下心来:“那就这么办。我估计这份报告重新补完修正后,厄尔尼诺现象在今年出现的概率不会超过20%,但明年就难说了,有这样的机会,正好提前建好数学模型,到明年想预测厄尔尼诺出现的概率就轻松得多。对了,这个子项目我和青筠都不会亲自参与,从我们实验室里挑选出十五个数学能力最强的研究人员,应该足够了,到时也麻烦姜老师和郭院士多多费心指导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体力学实验室全体40周岁以下的研究人员,从去年八月起就一直在秦克和宁青筠的指导下加强数学的学习,重点学习数据分析处理与数学建模,到现在已近半年了。

对于一群拿到物理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来说,智商肯定是够的,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方面的强化训练后,半年便取得明显的进步了,此时挑出十五个擅长数学分析与数学建模的高手来,并不会太费劲。

而且秦克打算以后也会招聘一些应用数学方面的博士生,加入到流体力学实验室来,进一步加强这里的数学能力。

就秦克的亲身体会而言,数学永远是一切理科的基础,也是推动科研发展的最大动力。

两位老院士爽快应下,指导做研究与亲自做研究的压力与工作量完全不是一个级数的,他们目前的身体素质完全能轻松承担下来。而且他们也想秦克二人尽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求出-方程的通解。

于是流体力学实验室的近期计划,就在这样类似于闲聊的对话中确定了下来。

秦克还在姜为先和郭维阳聊着,宁青筠的手机忽然响了,她看了眼来电显示,有些惊讶地站起来,对三人道:“我出去接个电话。”

秦克还以为是岳父岳母打来的电话,理解地点点头,没想到两分钟后,宁青筠就回来了,她脸上还有震惊之色,把手机递给秦克:“小壳的电话,有要事想问问我们的意见。”

秦克向两位老院士告罪一声,才接过宁青筠的手机,走到办公室外面。

“小壳,是我。什么事?”

那边没什么声音,但从小就对着妹妹无比熟悉的秦克,光是听呼吸声就能知道电话那边是秦小壳。

见向来叽叽喳喳的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