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章 震惊的斯雷尼瓦桑教授!(2/4)

子,不资助其它村子,需要帮助的村子不是还有很多吗,诸如此类。

何况两人的名气够大了,形象够正面了,没什么必要再通过青柠助学基金会来刷形象分。

他们只想安安静静地做自己想做的善事,尽青柠助学基金会的绵薄之力,使得贫困山村的孩子们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令那些一辈子用汗水在土地里挣命的老农民能过上好点的日子。

这也是他们用科技发明改变世界的初衷与目标。

而上头大概也明白两人的心思,对媒体们打过招呼,使得主流媒体轻易不敢报道青柠助学基金会的事,也让青柠基金会至今依然能完全自由地按着秦克与宁青筠的发展意愿运作……

这回来到石头村,石头青柠小学里的老校长还在坚守岗位,还有高中的室友吴铸也在大学放寒假后返回了村子。

逐一见过孩子们并送上了新年礼物——每人一套新书包新文具后,秦克和宁青筠在老校长、小学老师、吴铸以及学生代表的陪同下,参观了石村青柠小学,并看了孩子们的成绩单。

秦克留意到小学里多了两个年轻的新面孔,这是自愿来村子里支教两年的师范毕业生。

新老师自然是认得秦克与宁青筠这两个大名人的,神色都有些激动,也有种志同道合的热切。

秦克一边与他们寒喧,一边却想起了自己当初曾定下的一个很宏伟甚至有些梦幻的计划——研发出足够强大的人工智能,辅以国产芯片与机械人的躯体,充当起传授知识的山村教师职责来,而人类老师只需要负责思想与心理辅导方面、以及照顾孩子一类的精细工作,这样就能极大地减少山村老师人数的需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像这样志愿支教的老师人数还是太少,而往往只会支教一两年便离开,山村老师缺乏的情况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

如果真能实现人工智能充当知识教师的职能,无疑会极大地缓解山村教师缺乏的问题——当然,这也涉及到资金的问题,如果机械人教师的成本远远高于人力成本,大概这个计划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不管怎么说,秦克原本就对人工智能、芯片技术乃至材料技术有兴趣,等完成物理方面的学习与科研后,继续加强这三个方向的科研也是不错的选择。

……

当秦克和宁青筠正在石村青柠小学进行参观视察时,纽约大学,物理学院的某个办公室里,斯雷尼瓦桑教授正在翻阅着手头上的学生论文,并给出点评意见。

斯雷尼瓦桑教授今年已经65岁了,作为米国的两院院士,米国流体力学方面尤其是湍流方面的权威人士,他目前依然奋斗在科研界的第一线,不过因为年纪渐大精力不继,已慢慢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身上。

这时他的助理礼貌地敲门而入:“斯雷尼瓦桑教授,您的邮箱里有一篇新收到的审稿邀请,是来自《物理评论快报》的。请问您是否有兴趣?”

“rl的审核邀请?”斯雷尼瓦桑教授与rl倒是合作过几次,他自己也曾在上面发表过不下十篇的论文,所以点头道:“好,你帮我打印出来。”

年纪大了,虽然可以戴着老花镜,但整天盯着电脑屏幕仍会让老教授感觉眼睛干涩,他依然习惯看纸质的论文。

助理很快就打印好,递来了双面打印的三页稿纸。

rl的论文往往不会很长,这也是斯雷尼瓦桑教授愿意放下手里的工作,优先处理审稿邀请的原因。

“《运用n-s方程对大尺度环流形态及动能变化特性的研究》?很久没看到湍流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