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零五章 定个小目标,两年之内搞定纳维-斯托克斯方程!(3/4)

程?”

如果她没记错,秦克研究黎曼猜想快四年了才将之解决的,难度不于下黎曼猜想的-方程,秦克居然想两年内解决掉?

哪怕有她一起,怕也很难做得到吧?

秦克却自信满满:“我们都很擅长这个偏微分方程领域,两年差不多了,最多不超过两年半,而且还有求真书院的邱老先生在,在偏微分方程里领域真遇到什么我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向这位大牛请教一二。”

其实请教邱老先生什么的,秦克只是为了使得自己的两年之期不要太过吓人。

现在他手握《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究与详解》前篇、中篇、后篇,等完成“【特殊任务】是时候该在物理界发出你的国际声音了”后,还能拿到最后的完结篇,到时-方程在他眼里将再无秘密可言,哪用得着请教别人?

唯一可惜的是,目前他的物理等级还停留在职业级,即相当于博士生毕业的讲师,哪怕他不时翻阅脑海里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究与详解》,也只能看懂70%左右的内容,当然,数学部分他差不多完全吃透了,哪怕没有完结篇,他想要补完数学部分,也不是做不到,但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

唯独是物理部分,涉及的内容太多,越到后面越深奥。

以他“职业级”的物理水平,后篇里的很多内容理解起来都比较吃力了,估计起码要提升到“大师级”,才能完全看懂上面的理论知道。

而且物理不同于数学,数学只需要用自己的思维加上笔和纸就行,所有的推导过程只要不出错,那结果必定是正确的,但物理不一样,它离不开实验,任何物理理论,都离不开最终的实验验证,哪怕秦克的数学再厉害,将来能利用擅长的“计算物理”推导出的结论,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实验。

再说了,光是掌握理论知识始终有种“纸上得来终觉浅”之感,想要真正吃透掌握,必须要进行实验验证。

这也是秦克想呆在姜为先老院士实验室,学习掌握实验操作、熟悉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熟悉实验方案的编写的重要原因。

……

两人冒着寒风加紧了脚步,很快就来到了姜老院士的实验大楼,却意外发现里面的人少得异常,“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里更是只有一个叫何伟元的博士生留守。

秦克一问才知道,姜为先院士带着课题组的多数人早半个月前就去了各地实地考察天气变化的情况,以预测判断今年的冬天是否会出现像去年那样的极端寒冷天气,最快也要下周才回来。

秦克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姜老师真是的,上周自己还和他打过电话,姜老师当时居然只字不提此事。

但转念一想,估计是姜为先知道他们那些天刚回国忙得脚不沾地,不想打扰他和宁青筠。

“秦小克,那我们怎么办?自己在这里做实验吗?”宁青筠习惯性地问秦克的意见。

秦克想了想:“不做实验了,我们去资料室,争取在这周内,将姜老师这些年来收集整理的的有关‘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的资料,全看一遍!何学长,你能打开资料室的门吗?”

旁边那个刚才回答他们问话的博士生何伟元听了,忍不住道:“可以是可以,不过啊,秦克学弟,咱们课题组的资料起码有上千册……”

——虽然秦克和宁青筠已是数学系的正研究员、特聘教授,但姜为先院士说过了,在这实验楼里他俩就只是实习的研究生新人,只许其他人称呼他俩为“学弟”“学妹”,不许称呼“教授”。

上千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