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七章 湍流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2/4)

在宁青筠的零食攻势下(秦克指点),也与宁青筠相处得很不错——课题组里以男性居多,但女生也有十个左右,多数都是博士生或者博士后。

感觉到实验室四周的氛围明显变得温和宽松、欢快起来,宁青筠不得不从心里佩服秦克,有心思,有热情,也有技巧,这样的秦克不受人欢迎真是天理难容。

这一天是周五,课题组每周一次的总结报告交流会议就在六层的会议室里召开。

这样的总结报告交流会只要在实验楼里的课题组成员,都必须出席,在会议上主要分享各人近期的研究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

会议纪录一般由实习生来担任,再由一个研究员作复核,作为新人的宁青筠很自然地就担负起记录的工作来。

她记录得很是轻车熟路,让配合她的研究员于晓庆颇为惊讶,庆姐悄声问:“小宁,以前你做过记录?”

“嗯,以前也在其他课题组里做过类似的工作。”宁青筠点了点头。

庆姐朝她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的会议秦克和宁青筠都听得很认真,也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接触不到的细节。

比如研究员庄会超的发言:“最近我们小组里遇到了一个问题,采用半拉格朗日方法计算平流项以及在空间离散化时,若采用二阶精度的中央差,会导致格朗日上游点的求解困境,以及上游点变量插值造成的守恒性缺失问题,如再提高精度,目前我们机房里的服务运算能力就跟不上了,需要申请神威太湖之光的超算来计算数据……”

秦克翻了下资料,发现课题组里的数据量每年的新增量已超过30,而且还呈不断加速增长的趋势。

难怪要用到超算了,这样的数据量,普通服务器群组根据处理不过来。

秦克匆匆翻罢资料便放到了一边,继续认真听着,顺手记下一些他认为有必要继续查找资料或者值得重视的问题。

报告交流还在继续。

“最近我们尝试利用雷达回波数据,来进行短时降水预报测试……”

“现在我们的实验数据越来越庞大,光靠人工编写算法来提取信息效率太低了,我建议引入人工智能,实现数据分析、信息提炼的自动化……”

人工智能分析海洋数据?这倒是个好方向。

秦克想起到了3的微光,以微光此时的数据分析筛选能力,应付这么大规模的数据还是很吃力,估计要升到4才有可能勉强达到目前课题组的要求,想要游刃有余、高智能地作出数据分析、数据画图和数据预测预警,怕得要到5了。

秦克正想着,姜为先老院士忽然开口道:“秦克,你之前写过极端天气下气候现象的论文,你说说影响到气候的都有哪些因素,能想到多少就说多少。”

秦克怔了怔,这怎么就忽然提问起来了?

不过这应该也算是研究生学习的一环,凭秦克这时的物理知识储备,这样简单的问题张口就能回答,更别说当初为了写论文,他还翻阅过大量的文献。所以他几乎想也没想便直接答道:

“影响气候的条件有很多,不同地域不同地形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都属于自然地理因素。此外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厄尔尼诺现象、海平面上升等世界性的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气候。人类活动产生的物理化学因素,同样会对当地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汽车尾气排放、化学污染物的排放、人类改造地形地貌等。此外大气运动在地表产生的湍流效应,也会对气候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姜为先老院士微微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