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六章 “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3/4)

头一回了。

姜为先老师表面上说“弟子没任何优待”,实际上这优待还是挺丰厚的,起码全校里也没第三个研究生能进这个课题组。

当姜为先院士带着两人走进办公室时,早已得到消息的课题组在家全体成员们已等候多时了,纷纷起身打招呼:“姜院士!”“姜院士好!”

看得出姜院士的威望非常高。

团队里成员的年纪都在三四十岁之间,一些较年轻的也有二十七八岁,估计就是博士在读或者博士刚刚毕业。

姜为先淡然道:“这就是之前提过的秦克和宁青筠,相信你们都认识,就不多作介绍了,今天起他们正式加入咱们这个课题组,刚来他们什么也不懂,先跟班学习,你们有空就多指点指点他们。”

办公室里马上响起了热烈的欢迎掌声,无数好奇、惊讶的目光落到两人身上,当中自然也不乏些审视目光。

虽然姜为先老院士让众人多指点秦克和宁青筠,可在场多数人都没敢端起指导的架子,哪怕资历年纪远超这两个年轻人。

不提这两个年轻人在数学上取得的无人能及的耀眼成绩、已有数学系研究员的职称,光是上次两人合写的那篇本科毕业论文《极端天气下造成超量降雨的成因详解》,就表现出足够惊艳的实力了,这是困惑着课题组近一个月却始终未能取得突破的其中一个问题,却被两个本科的物理学生给解决了!让他们情何以堪!

何况这两个学生,可是曾在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流体力学的三篇论文,在计算流体力学方面取得的成果谁也不敢忽视。

再加上有姜为先老院士这座大靠山,哪怕是正教授级别的研究员,此时也努力对两人挤出了笑容。

总体来说,搞科研的比起搞学术的会相对单纯点,氛围还是比较好的,秦克和宁青筠也很谦逊地向众人一一问好,丝毫没傲气,也很引起众人的好感,于是这次迎新见面会便在其乐融融度过了。

相互认识过后,接下来是惯例的参观。

当到了第七层,看到打通了整个楼层、充满科技感的巨大气候模拟系统,再听着姜老院士的介绍后,秦克和宁青筠终于明白这个课题组为什么如此烧钱了!

这个位于第七层的气候实验室,目前已开始模拟出超过二十种极端气候,包括三十米每秒风速的小型飓风气候、极端的雨雪天气,高温炎热的干旱沙漠气候等,还能设定之间的任意气温,模拟出零下-35下暴风雪的情景。

气候实验室还不只这里一处,在其他沿海地区,还建有更大型的海洋气候实验室,能模拟小规模的海啸情景。

南方还有个雷电野外试验基地,能通过人工触发雷电技术,同步高精度测量采集雷电中的声、光、电、磁数值,加强对极端天气下雷电灾害的防护,甚至还在研究如何高效驱散雷电,减少雷击造成的电子电气设施损毁和人员伤亡。

此外课题组还长期与秦克宁青筠曾去实习过几天、段永恭教授的流固耦合力学实验室保持着合作关系。

而且这个课题组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做研究,还会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足迹遍布大漠、海洋、高峰、雪山、峡谷等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今天在场的团队成员只有七八十个,其余人都外出实地考察去了。

“我们目前主要研究的方法是将预测的区域在时间和空间上划分为网格,利用有限差分、有限体积、有限元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比如采用半拉格朗日半隐式格式,再利用谱方法对空间的离散三维立方网格求解,这些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