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章 是时候开始你的芯片之旅了!(2/4)

抿着嫣红的唇,嘴角泛起浅浅的笑:“好。”

……

与此同时,清北集成电路与芯片联合研发创新中心的办公室里,许清岩正他翻阅着艰涩难懂的芯片设计软件开发进度报告,眉头紧锁,丝毫没有大展拳脚之意。

来到这个研发创新中心已快四个月了,许清岩却感觉自己就像陷身泥潭之中,越是挣扎越是无力。

研发创新中心有一个正主任,两个副主任。

正主任姚文城是燕大芯片材料方面的权威,当年带队研发出来的“迪拉克冷源晶体管”被誉为“碳基超低功耗集成电路的新希望”,所以他理所当然地主管起“改变芯片制作的工艺与材料”方向的课题组。

而另一个副主任方世骥也是燕大的教授,与姚文城关系很好,他先选择了分管“芯片架构与精密光学”方向的课题组,于是便丢下最让人头疼、最难出成果的“芯片设计软件、微电子加工”方向的课题组给许清岩来负责。

微电子加工还好,许清岩在半导体方面是行家,与微电子加工也算是沾了边,但芯片设计软件方面,他就是纯粹的新人了,他又不擅长信息学与软件工程,实在举步维艰,只能通过日夜苦学来熟悉。

偏偏这种分工他还没法子提出抗议。

他虽然在物理材料学方面颇有建树,十几年前还曾以三十岁不到的年纪,成为某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里最年轻的副主任,但后来因为小人诬陷论文抄袭而被开除,不得不流落到樱园私立高中担任物理老师,错失了最黄金的十年时光。现在哪怕被清木大学请了回来,并在“清北集成电路与芯片联合研发创新中心”这样的重点科研机构中代表清木大学担任副主任,可论起十年间物理材料学方面的名望成就,怎么也比不上姚文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研发创新中心虽是清木与燕大的合作机构,名义上“精诚合作,集结两大高校的科研力量,解决国产芯片关键难题”,但两家学校多年来的明争暗斗早已根深蒂固,见许清岩日以继夜地投入到课题当中,姚文城和方世骥为了能抢到第一科研成果,居然拿出以前的旧成果,包装一下就凭关系发表到《物理学报》上,这样的风气更是让许清岩感到无奈……

他也想尽早出科研成果,但为的是姜老师的重托,为的是解决国家在芯片上被人卡脖子的难题,而不是为了压过燕大、压过谁一头。

这种志不同道不合的莫名其妙竞争,才是许清岩感觉身心俱疲的主要原因。

他放下手里的报告,用力地揉揉因经常熬夜而满是血丝的酸涩双眼。

“这样下去,十年时间也弄不出合格的芯片设计软件……”许清岩声音干涩而沙哑地喃喃了一句。

所谓的芯片设计软件,也就是are”,翻译过来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利用计算机来完成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布线、验证和彷真等全流程的设计软件。

它被称为“芯片之母”,是芯片设计中最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

当前世界三大软件厂商hics,都是米国公司,它们的占据了夏国99%的市场份额,国产的只有1%不到的份额,而且无法设计高端的高性能芯片,只能用于单片机与控制芯片等中低端场景。

许清岩目前要做的,就是设计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用于高端芯片设计的全流程。上头的要求是起码要能设计出7nm的高性能芯片。

而他手里的资源,是二十几个资深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花瓣无偿提供的自主软件代码,以及几大国产芯片厂商的大量测试数量,用于彷真环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